漢光41》陸戰隊、憲兵、陸軍秀出人攜式刺針 還裝上「敵我識別器」

2025/07/16 11:47

陸軍司令部發布照片,顯示二名特戰官兵正操作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並裝上了敵我識別器。(本報編輯;取自陸軍臉書)陸軍司令部發布照片,顯示二名特戰官兵正操作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並裝上了敵我識別器。(本報編輯;取自陸軍臉書)〔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防部「漢光41號」實兵演訓進入最後階段,隨著各部隊持續遂行實戰化演練,新裝備也在操演之中亮相。繼海軍陸戰隊率先展示美援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後,憲兵、陸軍也接續展示同型裝備,且比起陸戰隊、陸軍攜帶未裝上附屬裝備的發射筒,陸軍裝上「敵我辨識器」(IFF),更趨近於實戰運用情形。

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視導海軍陸戰隊防空部隊的作戰演練情形,國軍釋出一張顧立雄與官兵一同看向遠方、一名官兵手持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照片,也是該型飛彈首度公開曝光。隨後,憲兵於14日凌晨進行的北捷兵力、物資轉用演練,翌日凌晨實施萬板大橋「橋梁守備及據點群作戰訓練」時,也可見官兵攜帶這型飛彈的身影。

憲兵指揮部14日在台北捷運實施演訓,官兵攜帶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器。(資料照,記者劉宇捷攝)憲兵指揮部14日在台北捷運實施演訓,官兵攜帶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器。(資料照,記者劉宇捷攝)不過,海軍陸戰隊、憲兵僅配備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筒,並未裝設其他附屬裝備。但陸軍特戰官兵昨(15)日參與操演時,展示一名官兵操作裝上「敵我辨識器」的人攜式刺針飛彈發射器,另有一名官兵在旁觀測,更加貼近實戰情況。

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最大射程約4.8公里,飛行時速可達超音速的2.54馬赫,以利攔截敵軍機,甚至是巡弋飛彈,雖然編制操作人力為2人,但必要時也可單兵操作。而裝設於發射器前端的方型設備,即為IFF敵我識別器天線,與位於發射器上方的蜂鳴器、繫在官兵腰際的IFF答詢器一同做動。可快速辨識瞄準目標為敵方或我方,若是不明或敵方目標,蜂鳴器會發出持續「嗶」聲;若確定是我方目標,則會以二聲「嗶」聲作為區別。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