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41號演習近尾聲 軍方新式裝備部隊頻亮相 民眾仍是「霧裡看花」
圖為憲兵裝步第239營衛戍區打擊部隊今清晨應援投入松機反空機降作戰。(圖取自軍聞社)
羅添斌/核稿編輯
〔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近入尾聲,即將於18日結束,維持無劇本演練,本次漢光在新式武器裝備上充滿亮點,軍方也不斷釋出新式裝備消息;防衛韌性演習則較往年有更多想定條件,公共場所設施接受管制配合疏散等。不過,本次演習雖被全台民眾目擊「遍地開花」,但對演習本身卻仍是「霧裡看花」。
雖然本次演習,國防部從高層到基層,皆已做好備戰準備,基層唯一不確定的就是「狀況何時出現」,對於狀況出現後的應處作為,其實都熟捻於心。
熟悉軍事演訓的退役軍官指出,從國防部外來看,國防部對於演習的軍事戰略溝通,則是差強人意。首先,國防部於本次漢光新增敵軍對台遂行灰色地帶襲擾,讓大眾以為國軍會針對敵軍於戰前動員階段,對我進行的各式認知操作、境內滲透破壞等進行因應,但國防部公開的國軍應對作為,依舊是老套的海軍艦艇出港疏泊戰力保存、後備部隊動員,地面部隊駛入戰術位置等,僅重點強調各步兵旅臨戰訓練、物力動員處置等,看不出與往年演習的差異,國防部也無法藉此向國人說明所謂的「灰色地帶襲擾」的「威脅主體」為何。
其次,本次演習延續去年「無劇本」演練,並取消紅軍對抗,其效應在今年特別明顯。例如,在阻絕設施設置演練,除了軍方向媒體公開的行程,部分部隊是行進至戰術位置「擺而不設」;甚至在14日縱深作戰階段,國防部還公開206旅「臨戰訓練」,令人不解實際演習進程。
另外,總統賴清德曾說今年城鎮韌性演習,以「不依賴國軍支援方式、參考國際最新的經驗設計,跟漢光演習能夠有所區隔,而又能相互支援呼應」,這兩個不清不明的演習關係,已在本次漢光演習中暴露致命缺點。也就是在島上縱深作戰階段,官兵在城鎮不斷遲滯敵軍推進,想定情況內卻不見烏克蘭那樣,有任何民眾因任何不可抗力因素出現於戰場街道,國軍無須負「掩護民眾」之責;政府機關也未見有協助民眾撤離戰區之作為,僅疏散民眾進入避難所。
甚至,在今年漢光中,後勤程序進行最差者,就當屬後備部隊,不僅動員作業全程皆以紙本進行,還要實體個別傳呼人力,網路作業空有程序擺設,幕僚人員皆一式兩份重複作業,並未考慮召員戶籍地遭毀,或者召集區域淪陷如何動員等問題,更未解決韌性演習與漢光演習雙頭馬車的問題,也就是召員要向機關報到還是軍隊報到的問題。倘若行之有年的後備系統,仍就以紙本作業,個別通知令達傳呼,如何能期待政府機關快速聯絡企業、機構及人民,行政院各部會如何皆有共同圖像。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