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航艦首闖第一島鏈 紐時分析:演練封鎖台灣、挑戰美國霸權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紐約時報》16日深度分析報導,當北京準備與華盛頓進行更深層次的全球競爭時,它正積極測試其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近期,中國「遼寧號」與「山東號」兩艘航空母艦,首度共同穿越第一島鏈,深入西太平洋進行演訓,此舉被視為中國意圖在長期由美國主導的水域中,確立其主導地位的大膽展示。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所長沙爾曼(Christopher Sharman)指出,此次雙航艦演訓,是中國試圖將其武力投射至太平洋,並威懾與美國結盟的亞洲鄰國的樣板。他警告,中國海軍的活動,已越過包含台灣與沖繩的第一島鏈,朝向美軍重要樞紐關島所在的第二島鏈推進,這意味著在關島附近活動的美軍,將面臨更大風險。
報導分析,中國的航艦演訓不僅僅是政治作秀。沙爾曼表示,透過在陌生的太平洋遠海水域進行高強度訓練,艦隊能獲得寶貴的操作經驗,為未來在全球其他地區的部署奠定基礎。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分析師何天睦(Timothy R. Heath)也認為,航艦能讓中國海軍在任何其航行所及之處,執行多樣化的空中任務,特別是通往中東的印度洋航線。
然而,多位軍事專家也點出中國航艦的侷限性。在台海潛在衝突中,由於台灣距離中國的空軍基地非常近,航艦並非爭奪制空權的關鍵兵力。史丹佛大學學者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分析,若中國派遣航艦至太平洋遠處,意圖阻擊馳援台灣的美軍,其自身也將暴露在美軍的攻擊風險之下。
不過,專家也警告,航艦在對台實施「封鎖」時,將極具嚇阻力。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道下德成便指出:「航空母艦可以監視廣大區域,並對軍用及商用船隻和飛機施加脅迫性壓力。」
報導總結,中國目前擁有的三艘航艦,在技術上普遍落後於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艦。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顯然已決心擴大航艦規模,以鞏固其全球大國的地位。正如何天睦所言,航空母艦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終極的地位象徵」。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