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祕辛》松山機場漢光操演受矚目 80年前曾動用投降日軍修復機場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在歷經10天9夜的操演後結束,軍方執行松山機場的夜間反空降丶反機降演練,場面相當震撼。(圖:軍聞社提供)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軍漢光41號演習在歷經10天9夜的操演後結束,軍方執行松山機場的夜間反空降丶反機降演練,場面相當震撼。事實上,松山機場早期是日本統治台灣時代的飛行場,二戰時遭到攻擊嚴重破壞,戰後重建需要大量人力,根據近期公佈的國家檔案記載,政府當時除徵調技術熟練度與現場經驗的軍民人員外,還特別安排解除武裝後的日軍,於遣返日本之前,配合投入各項基礎設施整建工作。
第三作戰區(北部)在漢光41號演習期間,16日凌晨執行松山機場的反空機降作戰操演,出動了衛戍守備區內三軍部隊及航警局、松山分局等單位相互配合下,共同守護松山機場安全。作戰區模擬敵直升機編隊進行垂直突擊登陸,守備區內空軍、憲兵及陸戰隊官兵運用防空火網及火力對敵實施壓制;過程中,煙幕連運用煙幕遮障空降場,陸戰隊官兵攜帶人攜式刺針飛彈,配合基地周邊防空火力,對敵空中目標進行打擊。
這場松山機場的反空機降作戰操演,場面相當震撼,松山機場在二戰期間曾遭到空襲破壞,政府在戰後為了快速恢復松山機場的運作,可說是投入大量的人力丶物力及經費。根據近期公開的「島嶼重整:戰後松山機場的接收與轉型」國家檔案內容顯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建造的臺北(北)機場,即今日的松山機場,原是日本陸軍航空部隊的重要據點,戰時主要供軍機起降與調度,同時也有部分民航班機起降。日本在二戰宣佈投降,政府依據計畫將其納入空軍管理體系,展開修復與整編作業,成為空防網絡的重要據點。
松山機場早期的照片,拍攝時間是1961年松山機場興築新航廈,符合國際機場標準。(資料來源: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根據國家檔案內容顯示,空運設施的修復是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整建要務之一。松山機場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在美軍空襲中受損嚴重,戰後亟需重建,整體修復費用臺幣9,000萬元,其他各項運輸費用4億元,一併由中央支應。
至於重建所需的大量人力從何而來?國家檔案內容指出,部分徵調民間人員外,尚須考量技術熟練度與現場經驗,特別是在海運、空運、電力、通訊等高度專業的項目上,需要技術嫻熟的工匠與操作人員。行政長官公署與警備總司令部共同擬定〈臺灣地區解除武裝日軍工作分配原則大綱〉,安排解除武裝後的日軍,於遣返日本之前,配合投入各項基礎設施整建工作。松山機場重建工程,為主要的整建項目之一。
這些日軍勞動被視為對中國戰區戰爭損害的補償,並未提供額外薪資或報酬。不過,國家檔案指出,即便如此,警備總司令部仍設立獎勵制度,若各項整建作業提前完成,依規定給予作業單位獎勵,以鼓勵提高整體效率。這些措施,對戰後臺灣社會秩序的恢復,發揮作用。
二戰結束後,政府接收台灣各地的機場與飛行場。圖為臺北(北)機場,即今日的松山機場的繪測圖。(資料來源: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