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漢光「首次」多!灰帶應處、無人載具及公眾溝通待精進

2025/07/19 14:54

漢光41號演習全台串聯,也感動國民的心。(資料照,記者劉禹慶攝)漢光41號演習全台串聯,也感動國民的心。(資料照,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為期10天9夜的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練圓滿落幕,規模創歷年之最,並創下多項「首次」操演紀錄,驗證我國從「灘岸殲敵」延伸到「縱深防禦、持久應戰」的戰略思維。然而以公開資料觀之,在灰色地帶應處、無人載具運用及戰略溝通方面,仍透露出不少有待精進的缺點。

今年演習最大亮點之一,是海巡署艦艇首度納編軍演,「萬里艦」進入蘇澳軍港,由海軍協助裝載雄風二、三型飛彈,驗證戰時平轉機制;亦是國軍和平時期首度將海巡艦艇完整融入軍事體系。另一創舉為金門外離島夜間同步進行多點「聯合灘岸火殲」實彈射擊,展現多域同步聯合作戰決心。

演習也首度將戰場推演至城鎮腹地,包含首都圈萬板大橋實施橋樑封鎖與縱深設伏,模擬紅軍突破灘岸後小隊滲透情境,提升面對敵軍「抵抗作戰」與「後撤作戰」的真實應變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陸軍本次參演比例特別高,包含史上首次動員全旅的後備206旅、137旅等部隊,進行「縱深防禦」、「城鎮作戰」演訓,配合大台北防衛重點區域演練,顯示國軍正強化步兵守備與城鎮近戰能力,應對敵軍多線滲透與拉鋸作戰風險。

但演習亦暴露盲點。首先,想定雖首次向前延伸,設定中共灰色地帶襲擾情境,然從公開資訊觀之,缺乏對網攻、封鎖等非傳統威脅的演練驗證,灰帶戰場環境模擬和宣傳亦稍嫌不足,顯示出國軍可能對混合戰仍缺應變SOP與演訓設計。

其次,無人載具戰力運用明顯不足,從公開報導僅見出動少數監偵型無人機,不見攻擊型無人機與海上無人載具投入,與全球「無人戰爭」的作戰趨勢略顯脫節,離台海成為讓中共不敢進犯的「地獄景象」願景,仍須很大一段努力。

戰略溝通方面,雖強調面向世界的國際戰略溝通的同步及宣傳、並派軍媒隨演提供畫面和文字,惟整體對媒體、大眾的資訊仍屬有限,且即便國防部已說非營區的「公開場域」機動、運輸不限制拍攝,實際上記者卻與民眾一同親身經歷,在路邊拍攝無涉機敏的部隊操演仍會遭攔阻,恐不利於形塑對抗敵認知作戰的輿論環境。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