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我國空軍在1979至1990年的12年間,協助沙烏地阿拉伯軍援北葉門,派駐一支人數約為80餘人的空軍中隊,進駐北葉門沙那基地,熟悉此項計畫的退役空軍將領透露,空軍原本已在全軍招募人力,規劃成立第13梯次「大漠中隊」,由於還要賦予第13梯次「大漠中隊」特殊任務,因此招募的人數要擴大,達到超過百人的規模,可惜因中東情勢驟變丶第12梯次隊員也緊急撤離,否則按照軍方原本規劃的目標,沙那基地極有可能成為我國在中東的軍事及情報據點。
這位退役空軍將領說,軍方當年在規劃第13梯次「大漠中隊」的任務時,考慮到北葉門沙那基地的特殊性,基地內有美國及前蘇聯系統的軍機,以及多國籍的飛行教官及技術人員,「沙那基地就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大家也都藉機會交換及探知情報,擴充我國在沙那基地大中隊的編制人數,就是為了增加我國在中東的情報能量。
他表示,1990年初,在第12梯次大漠隊員出發到北葉門之後,空軍隨即展開對第13梯次的招募人才規劃,由於人要由過去的80餘人擴增到100餘人,也擔心派出過多人力到北葉門要會影響空軍既定的戰備及訓練任務,因此第13梯次大漠中隊人員的招募作業,是開放招募過去曾參與大漠任務但已經退伍的空軍官兵來報名。
曾參與「大漠中隊」任務丶已經退伍多年的隊員回憶說,北葉門空軍當年同時接受沙烏地阿拉伯及前蘇聯的軍事協助,沙國支援北葉門一個中隊的美製F-5B及F5E戰機(由我國大漠中隊負責維修及試飛),前蘇聯先後援助北門一個中隊的米格機丶一個中隊數量的蘇愷戰機,此外,美國及前蘇聯的直升機與運輸機,都不時會出現在基地內。
他說,沙那機場又是一個軍民合用的機場,裡頭只有一條跑道,軍機除了要跟民航機的起降錯開時段之外,美蘇軍機的起降及訓練與試飛,也都是經協調之後錯開輪流使用。
另一位曾參與第8梯次的大漠隊員回憶說,他們在沙那基地時,經常要執行與美軍聯合的特殊任務,例如曾有一架沒有任何標誌符號的美軍C-141運輸機降落在沙那基地,而大漠隊員也臨時接到命令,為這架神祕的運輸機裝卸貨物,貨物要卸在大漠中隊的一處棚廠內,但隊員們被交代不要去動這些貨物,美軍自己會在隔日取走。
令他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北葉門曾在南北葉門邊境挖掘出石油,令北葉門政府十分高興,美國也藉機介入要合作開採石油,過了多日之後,一架美國政府專機就突然降落在沙那機場,專機就停在大漠中隊營區前,原來是時任美國副總統布希的專機,布希是來為北葉門油田開採進行剪綵。
也由於沙那基地內有多國人員進駐,彼此互動也十分頻繁,隱然成為一個小型的聯合國,更是各國情報訊息交換的重點,具有極高的情報價值,退役空軍將領說,這就是為什麼當年一度要擴大大漠中隊規模的原因,如果不是中東情勢突變,相信我國設在中東的這處據點將會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