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影片)叢林就是我的狩獵場!神秘後備「山地連」搭陷阱怒砸入侵者
後備山地連不只名稱上十分特殊,在訓練方式上也與一般後備部隊教召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守備區域為大片山林,其訓練課程將現地發揮到極致,並融入野外陷阱製作,宛如就是將叢林變成入侵者的狩獵場。(記者劉宇捷攝)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後備山地連不只名稱上十分特殊,在訓練方式上也與一般後備部隊教召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守備區域為大片山林,其訓練課程將現地發揮到極致,並融入野外陷阱製作,宛如就是將叢林變成入侵者的狩獵場。自由時報《軍武頻道》以參訪觀摩的方式,記錄並帶領讀者一窺這批山地部隊的訓練日常。
一般而言,教召部隊以灘岸及城鎮據點固守為主,而山地連由於守備地點即是整片山林,因此在現今訓練實戰化及特戰化的指導下,訓場從以往的營區內直接搬至山地叢林間,而過往僅在教案中提及的野戰求生、陷阱製作等科目,現在得以進入山林取材實作,讓山地連召員更能了解野戰的實況環境。
據了解,軍方人士表示,要將訓練場地從營區內搬至山地叢林間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選定並徵用各場地做訓場,事前須行文向各機關申請協調,還要模擬戰時的兵力配置,不過還好山地叢林環境都屬林物局管轄,所以處理上比較單純。
由於叢林就是他們的訓場,有經驗的山地連官兵可以發揮身為在地原住民的優勢,善用自然資源、精通山林獸徑小路、設置陷阱等,將叢林變成抵禦入侵者的「狩獵場」;不過由於現今年輕一輩的召員較少有山林經驗,因此有許多「野知識」還是得從零開始學習,例如如何在野外生火、如何過濾水源、如何善用環境製作陷阱,還有繩結的運用等,都是野外課程的授課內容。
如何在野外生火、如何過濾水源、如何善用環境製作陷阱,還有繩結的運用等,都是山地連「野知識」課程的授課內容。圖為特戰教官在叢林間教導召員如何過濾水源。(記者劉宇捷攝)
在現今訓練實戰化及特戰化的指導下,訓場從以往的營區內直接搬至山地叢林間,讓召員得以進入山林取材實作,更能了解野戰的實況環境。圖為山地連連長示範如何用靈芝火種升火。(記者劉宇捷攝)
在野地課程裡,山地連有請特戰官兵擔任助教,傳授野地戰技,其中陷阱的設置是重要的一環,其大大小小的種類就能區分為,困住人員的套頭是、套腳式、壓砸式,以及攻擊人員的打頭釘、木劍罩、路箭、俯衝刺擊,共7大種;前者類似原住民傳統的捕獸陷阱,後者則專針對人員進行偷襲殺傷。
其中,最特別的是打頭釘與俯衝刺擊,其是利用木頭、竹子等現地取材,削成尖銳狀吊至空中,並設置絆索再加以用樹葉等偽裝,敵人通過觸發就會被從天而降的斧頭鍘或竹劍罩等擊中,可同時對區域內的多人進行襲擊,這在本篇影片中有演示給大家看。
在野地課程裡,山地連有請特戰官兵擔任助教,傳授野地戰技。圖為特戰教官示範打頭釘陷阱的運作。(記者劉宇捷攝)
打頭釘陷阱是利用木頭、竹子等現地取材,削成尖銳狀吊至空中,並設置絆索再加以用樹葉等偽裝,敵人通過觸發就會被從天而降的斧頭鍘或竹劍罩等擊中,可同時對區域內的多人進行襲擊。(記者劉宇捷攝)
山地連連長史慶昇表示,陷阱在實際戰術的運用上,是要補足戰線兵力部署的空缺處,畢竟人力有限,在陣地間就可以設置各類陷阱,作為擾敵及威嚇的作用,降低入侵者從中間滲透、突破的行進速度,形同無形的哨口,增加官兵反應時間。
陷阱的設置在實際戰術的運用上,是要補足戰線兵力部署的空缺處,作為擾敵及威嚇的作用,降低入侵者從中間滲透、突破的行進速度。(記者劉宇捷攝)
史慶昇也補充,學習這些各類野外技能,並不代表這就是山地連的主要攻擊手段及生活方式,而是因為山區的後勤補給不易,為了在資源匱乏或中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生存及獨立作戰,並持續對敵人施加威脅。他說,有先進的武器及設備當然優先使用,如果得不到補給,我們還有備援的作戰方式,這是我們和一般平地教召不一樣的地方。
山地連連長表示,學習這些各類野外技能,並不代表這就是山地連的主要攻擊手段及生活方式,而是在為了在資源匱乏或中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生存及獨立作戰。圖為取材自大自然的野炊設施。(記者劉宇捷攝)
相關新聞請見
(影片)揭密!後備山地連實戰化、特戰化練兵 就地取材神出鬼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