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部隊就是「創投實驗場」 以色列兵役制度完善人人都想當
雖然美軍是「自願」參軍而以軍是採徵兵制,但以色列人的「自願」程度可能比美國高,這從其極高的教召報到率和動員程度即可看出。(DVIDS)
相關新聞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國防部為因應共軍威脅,參照新加坡、南韓和以色列等國徵兵制政策,即將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卻有部分學生和家長擔心役期延長影響學業與工作時程,教育部還為此配合國防部提出「3+1」彈性服役方案。放眼實行徵兵制的國家,以色列為最特別者,當其他國家學生思考如何選擇大學時,以國學生卻在意分發到哪個軍事單位,不同單位間甚至能與民間大學相比,其中關鍵究竟為何?自由《軍武頻道》帶您一同探究。
根據以色列目前的徵兵制度,凡年滿18歲的成年男性、女性皆需服役,僅少數族群、宗教信仰等特殊背景者可免役,或改採其他方式盡國民義務。役期方面,男性須在部隊服役滿32個月,女性役期則為2年。據公開資料推估,以色列國防軍的人員總規模約60萬人,其中,常備役僅約15萬至17萬人,服役後列管的後備役兵力則有45萬人左右;後備役教召為方面,軍官退伍3年內召訓84天以下、任指揮要職的士官70天、士兵則是54天,召訓頻率為2年一召。
以軍男女皆兵的情況下,部隊內部的社會型態並沒有與外面相差太大。對來自較危險、資源匱乏需要自助、互助的西岸屯墾區民眾來說更為適應。(DVIDS)
訓練嚴苛 企業深知軍隊經歷塑造的人格特質與技能
根據《創業之國以色列》一書所載資料,由於以色列將服兵役年齡設在18歲,這對其社會和經濟都有好處,國民在年輕時獲得許多經驗和觀點,學習速度也就更快。因為義務標準化教育,致使軍隊較難以區分役男專長並分發單位,這就迫使以色列更早進行教育改革,讓以色列高中生較能顯現其人格特質和專長,被軍隊評估篩選。以軍能夠看見全國高中生的成績單,以及他們每個階段的學業紀錄,並邀請最傑出的人進入精英單位。
其中,健康、性向測驗和人格特質都到達標準的人,便有機會進行額外的菁英單位資格考試。以色列的菁英單位會給予入伍生最嚴苛、扎實的訓練,以及最艱困的篩選過程。在以色列,軍隊經歷甚至比學術經歷更為重要,企業雇主清楚每個軍事單位的篩選和訓練過程,所以也深知每個單位所要求的技能,以及其服役的經歷。
例如,從以色列菁英情報單位「8200單位」退伍的人,就非常受到有海外市場投資經營需求的公司青睞,有些徵人啟事更直接表明「僅限8200單位退伍者」應徵。另外,由於以色列幾乎所有人都當過兵,同個單位退伍的人會組成聯誼會,形成類似「公會」的人際網絡,聯誼活動是討論生意而非緬懷過去,內部的企業家也藉此發掘人才。以色列的兵役制度,使軍隊完美融入求學階段至就業階段的銜接,並透過實戰經驗培訓、發揚個人技能,垂直整合社會體系需要的人才。
由於以色列人口少,因此以軍採菁英主義,挹注大量訓練資源,部分單位服役完甚至有等同頂尖大學的經歷。(圖片擷取自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
菁英單位擁有全國資源 獲選=進頂大
甚至,以色列國防軍中有個比「8200單位」更精英的單位,便是「塔爾皮約」,該單位的役期高達9年,隸屬於以色列「瑪法特(Maf'at)」,也就是等同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的精銳單位,只有全國高中成績前2%者才能參加選拔,選拔後淘汰率又高達9成。獲選入伍的優秀人才,須於短時間內消化大學所有的數學或物理課程,同時認識以色列國防軍所有單位的科技需求,還要跟特戰部隊一同訓練,才能釐清科學理論和作戰需求的差距。其中,許多人在該單位進行的研發成果,都成為日後進入學術圈或創立公司的根基。
雖然該計畫的高度菁英主義一度招致批評,認為實際的投資效益沒有那麼大,但後來以軍的各個軍種都想要從該單位「挖角」,軍種間甚至因此發生爭執,需要以色列總理出面調解。而該單位過去30年之中,只產出650名畢業生,但其3分之2進入學術或商業領域的人,不少人成為最頂尖的學者,或是開創最成功的公司,並在美國上市。
最後,以色列猶太教熱衷激烈辯論的宗教文化,以及男女皆兵、以後備部隊為主力的兵力結構,促使以軍內部形成階級模糊、權力下放的現象,也使以軍沒有與社會大幅脫鉤,構建自成一格的軍中社會。在以色列當兵,感覺只是去就讀一所軍事化訓練學校,擺脫大眾對當兵生活苦澀、孤寂的印象。
當然,各國皆有其獨特國情,即使積極模仿以色列徵兵制的新加坡與南韓,都無法複製以色列國防軍成為創投公司實驗場,以及前期就業技能訓練的環境。南韓由於軍中技能與就業技能無關,學生為準時升學就業而形成「休學文化」;新加坡則是為維持一黨專政的政策,扼殺了軍中創意活性。
雖然我國尚無打造一個人人自願服役環境的必要,但也不妨可藉由以色列的案例思考,軍中訓練不扎實、部隊經歷無法塑造正面人格特質,以及個人、就業專長與軍隊專長不符等長期為人詬病的缺點,是否為民眾認為當兵浪費時間的原因,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