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中東複雜戰火全解 「中東通」著《騷動火藥庫》
中東約有5億人口,石油產量占全球5成,近年卻衝突不斷,一旦火藥庫引燃,將波及全球經濟,中東地緣成為台灣人不能不了解的所在。(歐新社)
相關新聞
〔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中東約有5億人口,石油產量占全球5成,近年卻衝突不斷,一旦火藥庫引燃,將波及全球經濟,中東地緣成為台灣人不能不了解的所在。明白文化在阿拉伯之春15周年之際,推出新書《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由被稱為「西方中東通」的權威學者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以10場關鍵衝突和13張簡潔地圖,詳解中東為何會化身無間戰場。
《騷動火藥庫》是一本全方位理解中東地緣政治的關鍵著作,內容聚焦在中東從「阿拉伯之春」到「加薩戰爭」十多年間翻天覆地的改變。作者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不只精確定義「中東」的地理範圍,也針對十場關鍵衝突及每一條火藥庫引信進行細緻盤點,行文充滿現場感。為了放低讀者進入紛雜地緣的門檻,書中還搭配地圖說明,讓整個局勢讀起來更有脈絡感。
《騷動火藥庫》書中提到,2019年由網路串聯起來的「阿拉伯之春」運動,曾被視為中東的新開端與新希望,但結果卻始料未及,人民革命引發一連串內戰和政變。烽火蔓延整個西亞和北非,專制強人垮台,難民逃往歐洲,伊斯蘭國趁亂崛起。曾經全世界都以為激情革命會帶來春天,沒想到卻迎來失序地緣寒冬。此時,長期主導中東情勢的美國逐步後撤,在中東地緣留下一個權力真空,無疑雪上加霜。俄羅斯趁機率先入侵敘利亞,以色列開始干預和主導走勢,伊朗加入攪局。全球和地區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到處點燃引信,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讓整個中東成為遍地騷動的火藥庫。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稱這樣的嶄新局面為「新中東」。
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在《騷動火藥庫》一書中總結出決定中東未來情勢的十個衝突點,包括敘利亞、利比亞、葉門、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黎巴嫩、庫德斯坦、波斯灣地區及非洲之角;六個乘勢而起的六個區域強權則有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及以色列。
值得注意的是,《騷動火藥庫》一書捨棄「美國是世界秩序維護者」的觀點,改以上帝視角俯瞰「新中東」的樣貌,盤點出四個形塑今日中東大局的四個要素,包括:美國角色轉變、區域強權爭搶主導權、地緣勢力競爭範圍不斷擴大、非國家型的武裝部隊增多,這些都是造成中東紛擾的主要原因。
過去,中東是美國戰略能源石油的重要來源地,1990年代美國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主導了波斯灣戰爭。直至21世紀,中東區域內多數國家仍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但美國在頁岩油開發技術上取得突破,國家戰略能源可在本國境內確保無虞,因此中東石油國際布局不再如20世紀那麼重要,加上美國對長期涉入中東地緣衝突感到疲勞,歐巴馬、川普及拜登連續3任總統一致性地展開撤出行動,讓中東從短暫的「美國和平」時期,轉向「後美國中東」時代。
明白文化總編輯林奇伯表示,台灣幾乎不會有人否認瞭解中東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但中東與台灣隔著地理、宗教、文化等多重面紗,加上這個地區各國家間的恩怨新舊交疊,形成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
林奇伯說:「到底阿拉伯之春後,為什麼中東會遍地烽火,梟雄四起,發生權力真空?為什麼新聞上會看到中東每天都有新戰爭,每年都有強人垮台,到處都是武裝部隊?戰火永不止息,是導因於宗教古老仇恨?石油資源爭奪?或是美國撤離後的野蠻人性競逐?什麼樣的新遊戲規則,正被盤整出來?《騷動火藥庫》為台灣讀者提供理解中東全貌的全方位指南,既可全書一次性閱讀,也可單章仔細研究,可說是一重一重揭開中東神秘面紗的好機會。」
《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推出後,獲得《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英格斯堡思想》等重要媒體盛讚。《金融時報》稱讚這本書「寫作風格簡潔,批判強悍,涵蓋了廣泛的面向。」
林奇伯表示,今年正好是阿拉伯之春15周年,媒體將關注中東一整年。尤其一開春,敘利亞、葉門等國家的國內衝突擴大演變成地緣戰爭,閱讀《騷動火藥庫》,透過13張關鍵地圖,剛好能輕鬆瞭解為什麼中東會從富饒的黑金之地變成騷動火藥庫,以及為何中東在春天之後,竟迎來失序地緣寒冬。「新中東」代表的並非「美好未來」,但是理解新中東,可以拆解掉人類的每一個疑惑糾結。
《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由被稱為「西方中東通」的權威學者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以10場關鍵衝突和13張簡潔地圖詳解中東。(明白文化提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