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書摘》俄羅斯諜影:史實版「007詹姆斯.龐德之死」!

2025/02/18 16:18

很多人都看過007詹姆斯.龐德的電影,卻鮮有人知道007的原型人物其實是俄裔英國秘密情報員賴爾(Sidney George Reilly);換句話說,電影主人公詹姆斯.龐德的個性,部分即是賴爾的個性。(暖暖書屋提供)很多人都看過007詹姆斯.龐德的電影,卻鮮有人知道007的原型人物其實是俄裔英國秘密情報員賴爾(Sidney George Reilly);換句話說,電影主人公詹姆斯.龐德的個性,部分即是賴爾的個性。(暖暖書屋提供)

相關新聞請見

傳奇007龐德的本尊竟是俄國裔!《俄羅斯諜影》揭蘇聯間諜故事

(本文摘錄自暖暖書屋出版新書《俄羅斯諜影》,由暖暖書屋授權刊載)

  不少人讀過英國作家伊恩.佛萊明(Ian Lancaster Fleming, 1908–1964)的偵探小說,對他筆下的神探○○七詹姆斯.龐德津津樂道,更多的人只看過全球知名的○○七系列電影,對主人公無所不能的表現驚歎不已,但卻鮮有讀者知道○○七的原型是俄裔英國秘密情報員賴爾(Sidney George Reilly, 1873-1925)。換句話說,電影主人公詹姆斯.龐德的個性,部分即是賴爾的個性。賴爾是俄裔英國人,他所從事的間諜活動主要是針對紅色蘇維埃,最終,他死在莫斯科,所以他在蘇俄也是名人。

  作為專業情報人員,英國情報界對賴爾推崇備至。《英國間諜史》一書稱,在英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人可與賴爾相提並論。賴爾不僅足智多謀,善於制定戰略,而且他還是專業殺手,正如電影中的龐德,無論是槍殺、毒殺還是扼殺,他樣樣精通;他對女性具有與生俱來的誘惑力,多少冷酷和高傲的女性最終成為賴爾的囊中獵物。他的俄國搭檔蘇瓦林(Борис Суварин)說,賴爾貌似內向,實則開放;貌似冷峻,實則熾烈。在一般人眼中,他傲慢無比,但他對朋友卻很謙和。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知識淵博,能力超凡。不過,跟賴爾打過交道的人,絕大多數都不喜歡他,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賴爾極不安分,太愛冒險。

  世人都以為賴爾是英國人,他走遍世界,精通七種語言,可他講得最好的竟然是俄語。為啥呢?秘密檔案顯示,原來他的祖籍是俄國,他出生在南俄港口城市,今天烏克蘭的奧德薩(Одесса)。賴爾一八七四年出生,是個私生子,俄國名字是羅森勃柳姆(Георгий Розенблюм)。但賴爾經常對外宣稱他是愛爾蘭人,後來又說自己是俄國貴族後裔。一八九二年,他因為參加學運被沙皇麾下的員警逮捕,出獄後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八九五年,賴爾開始遠走他鄉,尋找自己的生活。

  一八九七年,賴爾被英國情報機構正式錄用為情報員。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賴爾將其老家奧德薩的私宅表面上讓英國領事館租用,實際上,是在俄國南部建立了一個英國秘密情報中心。賴爾一八九七年至一八九八年還曾在英國駐聖彼德堡大使館就職,明為外交官,實為英國中尉情報員。他暗中加盟俄國的反對派「自由俄羅斯朋友聯盟」,從事顛覆沙俄政權的活動。一九○三年,他以木材商為掩護身分,前來中國旅順港蒐集情報。他先騙取了俄軍司令部的信任,竊得俄軍整體防禦計畫,轉手賣給日本人,大撈了一筆。日俄戰爭結束後,賴爾返回聖彼德堡定居,娶了一位俄國女人娜傑日達為妻,過起了小日子,可憐遠在倫敦的妻子瑪格麗特還蒙在鼓裡。

......

007龐德的原形人物,俄裔英國秘密情報員賴爾(Sidney George Reilly),約攝於1918年。(圖片擷取自@Histolines_的X帳號)007龐德的原形人物,俄裔英國秘密情報員賴爾(Sidney George Reilly),約攝於1918年。(圖片擷取自@Histolines_的X帳號)

     賴爾本該在一九二○年代退休,離開間諜行業,但是,他無法擺脫幹這行所帶來的財富與冒險的滿足。那時,他除了做藥品生意之外,還介入捷克鑽的經營,身家逐漸顯赫,躋身英國上流社會圈子,還與當時的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邱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1874-1965)過從甚密。賴爾有政治野心,想要從政,將個人的想法影響英國首相和外交部長。也有研究者認為,賴爾並不想從政,只是一九二○年代他患上嚴重的妄想症,逢人便說自己是世界文明的救星和先知,甚至自我介紹是耶穌基督。

  賴爾於一九二四年冬季至一九二五年夏季,前往美國的俄羅斯僑民社區發表反蘇演說,鼓動俄國僑民對抗蘇維埃。他還從福特基金會得到了捐助,款項用於從事顛覆蘇聯政權。早在一九二四年八月,蘇聯即認定賴爾為國際反蘇同盟的重要人物,格別烏(ГПУ)主席捷爾任斯基遂下令,不惜一切代價逮捕賴爾。此後,格別烏副局長雅戈達(Генрих Ягода, 1891–1938)親自制定計劃,或在蘇聯邊境或在境內秘密誘捕賴爾,誘捕行動的代號為「特列斯特」。蘇聯格別烏對此計畫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此前已經用這種方式誘捕了賴爾的同事、英國間諜薩文科夫(Борис Савинков, 1879-1925)。

  薩文科夫被捕一事沒有引起賴爾足夠的重視,他更沒想到他本人竟也很快落入「特列斯特」行動的天羅地網。故事是這樣的,他於一九二五年八月應邀去俄國,行前,他給俄國妻子寫信道:「我要去彼得堡和莫斯科辦點事,僅僅逗留三天。」賴爾去蘇聯辦什麼事?誰邀請他去蘇聯?原來請賴爾前往蘇聯的,是他英國情報機構的同事赫爾,他與賴爾多年來在俄國境內執行任務,赫爾隨後定居愛沙尼亞,開始為蘇俄情報機構效力,這點賴爾並不知情。赫爾是個詭計多端的雙面間諜,他不僅為英國情報機構效力,也為蘇維埃格別烏工作,他為蘇聯建立一整套對德國間諜的反偵察系統,深得格別烏的賞識。正是他出賣了賴爾,他在「特列斯特」行動中充當了關鍵角色──引誘賴爾,亦即赫爾通知賴爾前來蘇聯與所謂的地下反蘇組織領導人見面,以便格別烏將其抓捕。

  賴爾八月如約前來蘇聯,卻突然如泥牛入海,沒了消息。九月的某一天,莫斯科出版的《消息報》突然刊出消息,說蘇芬邊界有人偷渡走私,蘇聯巡邏隊奉命開槍,擊斃兩名偷渡者,其中一人正是英國間諜賴爾。多年之後,直到蘇聯解體,這段秘密檔案方才解禁。原來,賴爾一九二五年八月抵達莫斯科之前,確實去過蘇芬邊境與情報人員會面,不過,他很快便入境蘇聯,前往莫斯科,由赫爾安排會見蘇聯秘密員警假扮的「反蘇地下秘密組織」成員。蒙在鼓裡的賴爾,還傻乎乎地給他們撥款一百二十萬盧布作為活動經費。就這樣,蘇聯秘密員警的「特列斯特」行動持續了大約兩週,最後,一天深夜,賴爾終於被捕,他被押解至格別烏總部──盧比揚卡監獄。也就是在這一天,《消息報》發文說,賴爾在蘇芬邊境被擊斃。當然,這是蘇聯格別烏的反宣傳,是他們施放的煙幕彈,為的是迷惑英國秘密情報機構,因為那時,莫斯科對賴爾的秘密審訊剛剛開始。

  賴爾入境蘇聯,到底真相何在,最近幾年此問題還在俄羅斯學界爭論不休。蘇聯作家明納耶夫在《外國偵察員在蘇聯的破壞活動》一書中指出,一九二五年八月,賴爾化名賴爾林斯基,成功入境蘇聯,在列寧格勒等地從事間諜活動。一九二七年,他因從事間諜活動在蘇聯境內被捕,後遭槍決。但英國的調查結果卻大相徑庭,邱吉爾秘書的回憶錄指出,英國情報機構得到準確情報,賴爾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五日,在莫斯科盧比揚卡監獄被執行槍決。

  蘇聯解體後公開的秘密檔案顯示,賴爾被捕入獄後,遭受了長時間的審訊,而且主審人均是大人物,如格別烏副局長雅戈達、格別烏政委斯德爾內(Владимир Стырне, 1897-1937)等。還有研究者舉證,指出格別烏對賴爾實施酷刑逼供。總之,賴爾最後交代了英國、美國和海外僑民對蘇聯的間諜活動。賴爾在被關押和審訊期間,堅持用煙盒紙寫日記,詳細描述和分析了他被誘捕和審訊的細節,並且小心翼翼地將日記藏在囚牢的牆縫裡。研究者認為,也許賴爾當時還試圖將所寫日記帶給英國情報機構。賴爾死後,該日記被蘇聯情報機構發現,這是一份罕見的詳實而精確的獄中審訊分析報告。

  十一月五日,蘇聯秘密員警將賴爾押上汽車,駛入莫斯科郊外索科爾尼基森林,在一片林間空地上,數位行刑者同時舉槍,朝賴爾的頭部齊射,瞬間結束了他的生命。接著,員警們又把賴爾的屍體拉回盧比揚卡監獄,埋在大樓後的院子裡,那裡曾是賴爾放風的地方。不過,也有學者指出,槍斃賴爾的刑場不在莫斯科郊外,就在格別烏盧比揚卡監獄的地下室裡。然而,逝者如斯,賴爾的實際刑場在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賴爾死後葬在莫斯科市中心,那是他生前夢寐以求的地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