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E-2中隊長翁嘉民揭預警機到底多難飛? 有如裝備高級的老爺車
E-2預警機的飛操系統、動力、與外觀氣流設計,對飛行員而言都是「吃技術」的考驗,相當不好飛。(記者劉宇捷攝)
相關新聞請見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今年是我國E-2預警機抵台服役30周年,可別小看它只是一架頂著大圓盤的慢速機,其實際飛行起來的技術難度可能比噴射戰鬥機還困難!前E-2中隊長、現任民航ATR-72機師的翁嘉民,對飛行E-2T與E-2K有相當多的經驗,身為種子教官的他特別與本報分享E-2有多「吃技術」,它的飛操系統、動力、與外觀氣流設計,都考驗著飛行員。
翁嘉民曾執行E-2K的升級計畫,也深知E-2型機的特性。他形容,E-2很像內裝高昂的老車,所有的型號升級以作戰優先考量,因此雷達、作戰電腦、指管系統都是重點優先升級項目,反而飛行操控、飛行員環境都沒有什麼大幅度的升級,變成一架擁有先進電腦及黑科技的飛機,但飛行員還是用很傳統的方式在飛行它,甚至連線傳飛控(Fly-By-Wire)都沒有。
前E-2中隊長、現任民航ATR-72機師的翁嘉民與本報分享E-2預警機到底有多「吃技術」。(記者劉宇捷攝)
據翁嘉民觀察分享,E-2的升級也常常有個特性,因為傳統的後艙作戰電腦體積非常龐大,因此設計了相當大的機內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處理器不但體積更小、效能也更好,升級的同時也多出了不少空間,此時美方就會再想辦法新增一些新功能進去,來增強性能,如此不斷循環擴充。
也因為E-2的操控系統相對傳統,翁嘉民表示,E-2其實非常不好開,駕駛需要花一些蠻力但又要控制的細膩,例如飛行轉彎時,為了讓雷達訊號穩定,會盡量讓飛機在同樣的水平面轉彎,也就是在飛機不傾斜(bank angle)、不降高度下完成,這樣駕駛要同時腳蹬尾部方向舵,又要輕拉操縱桿跟補一些油門,此時全身肌肉必須協調,還要出力的剛剛好。
E-2就像一架擁有先進電腦及黑科技的飛機,但飛行員還是用很傳統的方式在飛行它,很難想在戰備道起降時,有多困難。(資料照)
另外,影響操控的還有E-2的兩具T56-A-427發動機,每具發動機即可產生5100匹馬力,雙發合計就有10200匹馬力,非常強大;另外,為了降低機體高度,以便容納進航艦機庫,E-2使用多片小的垂直尾翼取代單一大片的尾翼,這也使得飛機的垂直安定較為吃力,特別是在單發動機運轉時,單邊大馬力的發動機容易使飛機產生偏航(行進方向容易歪向一邊),因此E-2的左內側方向舵是一整片固定無調整功能,依靠其餘三片方向舵調整抵消大馬力輸出時的飛機偏側效應。
E-2的兩具T56-A-427發動機,合計可產生10200匹馬力,非常強大,但相對高速運轉時所帶來的力矩與偏航會相當明顯,必須靠飛行員的經驗去調節。(記者劉宇捷攝)
此外,E-2的左、右螺旋槳是同一方向轉動,螺旋槳產生的升力與氣流圍繞機身讓飛機產生陀螺衝滑效應,容易產生方向偏側,不像Airbus A-400M大型渦槳運輸機,採用左、右槳葉反向旋轉的方式,抵消偏側;這種螺旋槳運轉所產生的力矩與偏航會相當明顯,因此在E-2上必須靠人為或調整垂直尾翼角度來修正。翁嘉民也分享,若是較無經驗的飛行員,很容易操控不穩,造成起飛時會在跑道上蛇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