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美國空軍去年12月2日公布逾30年來首款新式匿蹤轟炸機B-21「突襲者」(Raider)後,美國軍事專家指出,隸屬於中共或中國解放軍的多家媒體就發表文章,貶低B-21的可行性,稱美國負擔不起數量龐大的B-21轟炸機,B-21無法在美國與中國可能的衝突中發揮作用。
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天研究院(CASI)資深研究員索倫(Derek Solen)4月17日在CASI官網發文分析指出,在B-21亮相後的2個月,中國解放軍和中共的媒體發表了數篇關於B-21的文章,幾乎所有文章都避免評估B-21本身的實力,而是淡化B-21對平衡美軍進攻能力和解放軍防禦能力的影響。
例如《解放軍報》就在題為「『突襲者』難以緩解美國焦慮」的文章中寫道,「美國長期利用核威懾維持其全球軍事霸權,執迷於提升核力量的前沿和快速部署能力,將戰略轟炸機作為推進地緣政治目標的工具,威脅全球戰略穩定」,並質疑B-21是否真如美國國防部和美國空軍所設想的那麼強大,「有多少戰略豪賭的成分,又有多少戰略訛詐的成分,都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中國青年報》則在「B-21 的軟肋在哪兒」一文中指出,就現役B-2轟炸機而言,美國原本打算採購100架B-2,最終因為成本問題和安全形勢改變,最終裝備21架。美國空軍能否在快速成長的成本支出下生產B-21轟炸機,最終造價將取決於空軍實際訂購的數量,「但也不排除B-21會步B-2後塵的可能性」。
索倫指出,無法確定這些評估是否代表解放軍對B-21的內部共識,但這些評估都對B-21計畫的未來做出負面預測,因此該計畫若成功,可能會迫使解放軍中的樂觀主義者重新評估B-21所帶來的威脅。
不過,索倫也注意到,一些文章並未試圖淡化B-21轟炸機的重要性。例如《解放軍報》旗下的《中國國防報》在「美新型戰略轟炸機揭開神秘面紗」的文章就稱,「B-21是針對高對抗環境中的對手而生,具備強隱身、強穿透力、多面手任務能力及快速升級屬性,可大規模裝備、維護和使用。該機絕不是B-2的簡化版,對其不能掉以輕心」。
索倫總結指出,針對B-21的觀點分歧與其本身的能力無關,「解放軍中的樂觀主義者,可能會因為美國空軍獲得越來越多的B-21轟炸機越來越擔憂」。
B-21單架造價高達7.5億美元(約231億台幣),是美國國防部實現美軍「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計畫的重要一環。「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指的是,空中投射核武器、陸基發射核飛彈及由核潛艇發射,旨在對抗中國日益擴張的核武力。B-21的的推出,凸顯美軍正將軍事重心,由過去數十年的反恐行動,轉移至應對中國迅速崛起的軍事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