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番紅花大會堂」(Crocus City Hall)音樂廳3月22日發生恐怖攻擊,造成145人死亡,儘管「伊斯蘭國 」(IS)很快宣稱對此次攻擊負責,但俄方堅持將矛頭指向地緣政治對手,稱烏克蘭政府及西方國家在背後操控。外媒報導,這種指控看似有些誇張,但實際上可能出於俄方政治考量,目的為在烏克蘭戰場進一步行動尋求合理化藉口。
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報導,雖然「伊斯蘭國」宣稱主導這次攻擊,但俄羅斯總統普廷隨後卻暗示烏克蘭難脫關係。俄羅斯當局透過國家電視台播放4名嫌犯的審訊影片,這些嫌疑人全是塔吉克公民,其中一人聲稱攻擊後計劃前往基輔。然而,這些嫌犯在被逮捕後出庭時顯示遭虐待跡象,使得他們的供詞可信度大打折扣。
俄羅斯國營媒體在報導中,未提及「伊斯蘭國」宣稱負責此次攻擊重要訊息,反而針對西方提出一些負面評價。有些記者聲稱西方媒體對罪犯更具同情心,而不是對140多名無辜死者,這種說法頗具攻擊性。
但實情是,BBC及其他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俄羅斯此次大規模恐怖攻擊事件的嚴重後果,絕非俄方所稱的不受到同情。當時,許多他國外交官也前往現場慰問,並獻上哀悼花圈,顯示外界對莫斯科恐攻案的關注與重視。
BBC指出,面對事實,俄方堅持指控烏克蘭的行為,很可能出於政治考量。普廷一直以來都強調西方的威脅,將鄰國烏克蘭與所謂的「西方集體」定位為頭號威脅。俄方若現在突然承認恐怖主義才是其最嚴重的安全挑戰,可能會動搖其治理的合法性基礎。
自從克里姆林宮當局全面入侵其鄰國以來,俄羅斯人一直相信他們的主要對手是烏克蘭和「西方集體」,這是當局不願意改變的訊息。畢竟,如果俄羅斯民眾認為激進伊斯蘭教,對他們安全構成的威脅,比烏克蘭政府或西方領導人更大,他們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莫斯科當局沒有關注這一特定威脅,而是選擇與烏克蘭作戰?
這篇分析也指,莫斯科當局聲稱基輔和西方與這次襲擊有關,為未來烏克蘭戰爭升級提供了藉口,但一些評論家警告俄羅斯當局,對於一個政治體系來說,認錯敵人可能會犯下致命錯誤。
俄羅斯政治學家帕斯圖霍夫(Vladimir Pastukhov)是倫敦大學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助理,他認為,「這種類型的體制通常就是這樣走向崩潰的」,如果俄羅斯過於專注於打壓某些自以為的「假想敵人」,卻忽略了真正的安全威脅,真正的危險就會乘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