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我國上(4)月遭遇東部外海強震,造成花蓮市區嚴重災損,而國軍派赴現場馳援的單位中,總少不了陸軍工兵,在平時他們是救災要角;若在戰時,他們便成戰鬥部隊的支援前線。而位處桃園的陸軍53工兵群,近日在基地期末鑑測中「齊力上陣」,陸續完成架、撤橋,並設置灘岸、城鎮阻絕攻勢,順利完成考核項目,遂行工兵作為支援兵種的專業職能。
據軍媒《青年日報》指出,本次基地鑑測由53工兵群工1營受測,並在新北、桃園一帶地區實施,以戰時重要聯絡道路損壞為想定,要求鑑測官兵限時完成橋梁架設任務。
其中,工1營首先進行「MGB中框橋架撤作業」,官兵運用千斤頂引進橋材,順利完成滾具樑、架設框置放,接著再架設遠岸端末橋節、正橋節再設置引進樑,設置期間,官兵拿著抬棍扛起上下構桁、迅速組合橋材,再合力執行推橋作業,直至遠岸與之連接,使戰術儎台能順利通過橋樑,才算完成本次架橋作業。
陸軍工兵現有4種主要戰備橋樑,分別為LSB重型框桁橋、MGB中框橋、M2框桁橋,以及M48A5履帶機動橋,而本次鑑測中架設的MGB中框橋總長31.1公尺,每部分橋材至少重200公斤,故作業時需4人一組、節奏一致執行搬運及架設,相當要求團體協作,是工兵「團結力量大」的具體呈現。
完成MGB中框橋架設後,工1營官兵接於道路上展開城鎮阻絕設置,期間運用多用途橋車吊掛紐澤西護欄、廢棄車等阻材,接著鋼刺蝟、蛇腹型鐵絲網,以及訓練用戰防雷,發揮牽制敵軍進攻行動之效;至於灘岸阻絕設置,官兵則依潮汐與地質型態,運用大型機具並挖掘反戰車壕、沙堤,打造水、灘、岸三層的防禦工事遲滯敵人員、車輛前進,驗證工兵支援反登陸的作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