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IDF戰機人才流失勿重演! 鄭文隆盼潛艦後續艦延續能量

2023/05/21 10:59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本報專訪,談及國造潛艦原型艦進度與對後續艦的期許。(記者劉宇捷攝)
記者涂鉅旻、劉宇捷/專訪

國軍「潛艦國造」原型艦續獲進展,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本報專訪透露,潛艦原型艦預計9月封殼完畢,將透過下水典禮對外亮相、命名,隨後進行泊港測試、出海測試及海軍作戰測評。他也表示,台船高雄廠3分之1人力投入於潛艦,若第一艘工程結束「後面(後續艦計畫)沒有跟上來」,人才就會散掉,不希望多年前的經國號戰機青壯人才外流情形再度重演。

我國尋求外購柴電潛艦多年未果,因此自2016年起執行30億元、代號「海昌計畫」的國造潛艦合約設計案,隨後自2019年至2025年執行總金額493億餘元的原型艦造艦案。台船、海軍、中科院與外籍顧問組成將近一千人的團隊密切合作,於台船高雄廠區內的「海昌廠房」內日、夜趕工,由於此案的高度機敏性,外界無法窺探潛艦的外觀及造艦過程。

中段船段焊接完畢 潛艦9月亮相沒問題

鄭文隆接受專訪時表示,建造潛艦時,各項裝備須經過多次測試之後,悉數放入艦體內才能封殼,目前潛艦原型艦中段的船段都已焊接完畢,只剩艦艏、艦尾與帆罩段需要焊接,所有封殼工作將於9月告段落,目前進度皆掌握在台船手中。

由於我國未有建造潛艦的前例,外界好奇「下水」典禮該如何進行?鄭文隆表示,潛艦與水面艦「下水」定義不同,並非如後者一樣置入水中,而是會在封殼完畢後,對外展示潛艦的面貌。但部分具機敏性的作戰用精密儀器將會「遮起來」。他相信首艦命名儀式,會與下水典禮同時進行。

至於潛艦「下水」典禮之後的各項測試環節,鄭文隆表示,廠房內工作大致告段落後,將會進行泊港測試(HAT),預計須耗時數個月,隨後進行海上測試(SAT),潛艦將會開到海中,以3到4天的時間驗證轉彎、下沉等各項動力測試。待海試完畢,台船的工作將暫告段落,將潛艦交給「業主」海軍進行作戰測評,由海軍進行發射魚雷等武器驗證工作。若作戰測評成功,國家自然而然地即可思考後續艦如何處理。

海軍劍龍級潛艦與國造潛艦比較表。(記者涂鉅旻製表)

6年摸索終獲成果 盼後續艦延續能量

針對國造潛艦後續艦的建案與執行,雖然外界討論甚多,但國防部曾於今年2月說明,潛艦第二至第八艘須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方能下達量產決策,目前尚未展開預算編列。

潛艦造艦能量累積不易,鄭文隆有感而發地說,台船高雄廠員工約2100人,光是負責潛艦工作者就有861人,等於3分之1的人力用在潛艦。雖然他不能從國家角度替軍方發言,但站在台船的角度,這6年培養出許多造船工程師,走過陌生、摸索、失敗、成長到成功的歷程,若第一艘潛艦工程結束,「後面(後續艦計畫)沒有跟上來」,人才恐怕就會散掉。

鄭文隆表示,我國研製IDF(經國號)戰機工作結束後,人才紛紛外流至南韓等國,且那些都是30至40歲左右的青壯人才,「我們都很不希望(潛艦)像IDF一樣」。另外,台船相關廠房、精密裝備都已到位,假如人才流失之後,才準備進行第二艘造艦工作,等於又要重新蓄積一次能量,將會非常可惜。

「國防自主」政策使國防「MIT」能量得以開枝散葉,對於建立潛艦供應鏈亦幫助甚大,鄭文隆表示,「海昌計畫」團隊在潛艦原型艦開工時,盤點「紅區裝備」數量為228個,其中161項須仰賴進口,但如今,只剩76項須倚靠他國協助,其餘85項已找到國內廠商自製,換句話說,若興建第二艘潛艦,就只有76項裝備須借助外援。這並非台灣沒有相關能力,而是因為以前沒有市場,如今做出來了,也不見得比外國貴,這些能量,在後續艦一定用得著。

相關新聞請見

「東西都送到港口了才喊卡!」 高層為潛艦案難眠多日

軍用原型艦獲利難 鄭文隆倡導入「成本加成定價」模式

潛艦國造大事記。(記者涂鉅旻製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