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參考世界先進設計 中信造2艘輕型巡防艦拚2026年完工
中信造船承攬海軍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的造艦案,成功切入軍用水面作戰艦領域。圖為中信造船正為海巡署建造的安平級巡防艦後續艦。(記者涂鉅旻攝)
記者涂鉅旻、吳哲宇/專訪
海軍為迅速精進水面艦戰力,今年起至2026年執行245億餘元預算籌獲2艘輕型巡防艦原型艦,中信造船今年5月以90.5億餘元得標後,預計2026年完工交付。中信造船總經理韓育霖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本案設計建造目前進度皆正常,待該型艦正式服役後,可望成為海軍水面艦新戰力。
根據國防部今年度公開預算,海軍於今年至2026年編列245億4916萬2千元預算,採購「防空型」、「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原型艦各1艘,其中儎台建造經費為90億5千萬元,中信造船得標後依照合約規範開工,預計2026年10月交艦。
艦艇採用裝備部分,前海軍參謀長蔣正國去年11月於立法院表示,輕型巡防艦搭載中程防空飛彈,也掛載增程超音速反艦飛彈,並對外採購「3D旋轉式相位陣列雷達」。蔣所言的飛彈種類,即為國造「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三」增程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中信造船承攬海軍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的造艦案,圖為中信造船的高鼎遊艇廠區。(記者涂鉅旻攝)
廣納軍艦新趨勢 設計走向參考他國先進水面艦
針對輕型巡防艦的建造案,韓育霖接受本報《軍武頻道》專訪表示,由於我國上一型自製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為30餘年前設計的成功級巡防艦,加上軍用艦艇需著重於增加值勤「存活率」,因此在設計階段,即針對艦艇布局、後勤維護等,以世界各國現役先進水面艦艇的設計走向為參考,惟細節具機敏性,不便透露。
韓育霖也說,海軍新型艦艇亦須著重於「自動化」,一艘艦艇所需官兵數,不會再有動輒200、300人的情形,這些也須仰賴艦艇先期設計妥善規劃。
由於海軍要求造船廠須於2026年10月以前交艦,韓育霖坦言,造艦期程確實是項挑戰,但中信造船自始至今,具備優異的工程管制能力。惟部分艦艇設備的交付期程較長,工期須調整配合,但全案期程皆在控制之中,目前2艘原型艦於中信造船的2個船塢同時建造。海軍現役成功級巡防艦,為海軍一級水面艦之中採「國艦國造」方式籌獲者。(資料照)
水面艦新同學 輕型巡防艦將成「海軍新戰力」
對於首度建造中型軍用艦艇的中信造船而言,輕型巡防艦造艦案實屬優先事項,韓育霖表示,現階段也有外國客戶探詢採購其他商用船舶、海巡艦艇,但中信造船先力求把輕型巡防艦造好,畢竟此案不僅有一定程度的挑戰性之外,也具備指標意義。放眼海軍水面艦,「以戰力而論,可能除了紀德艦(基隆級驅逐艦)、成功級艦之外,就是她(輕型巡防艦)最強」。
根據海軍規劃,待輕型巡防艦2艘原型艦交付後,可望再籌獲10艘後續艦,包括玉山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快速布雷艇等,也有規畫後續艦的空間。韓育霖表示,以中信的造艦能量而論,未來若有建造輕型巡防艦後續艦需求,一次生產4艘亦沒有問題。若有其他新的原型艦造艦案,中信仍會爭取承攬,惟已由其他廠商建造原型艦的後續艦案,則會再行評估,「先把手上的東西造好,才是重點」。
相關新聞請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