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空射型雄三持續驗證 是否量產須視國軍需求
我國中科院研製「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除了艦射型與陸射型,亦有發展空射型並量產的空間。(取自中科院官方網站)
相關新聞請見
國防秘辛》親駕魔改XA-3「雷鳴」是什麼感覺?戰機雖小卻非常先進
國防秘辛》超稀有空射雄二飛彈 竟成美售我空射「魚叉」飛彈關鍵
國防秘辛》駕A-3攻擊機掛空射雄二飛彈 空軍「雷雄小組」任務曝光
〔記者涂鉅旻、劉宇捷/台北報導〕神秘的「雷雄小組」操作掛載空射雄二飛彈的A-3攻擊機,扮演「以空制海」角色,雖然空射型雄二飛彈未獲量產,但據了解,中科院具備空射型、更先進的「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研製能量,並已進行驗證,重量與射程皆低於陸射與艦射版,唯是否投入量產,並實際運用於IDF經國號戰機之上,尚須視軍種確切需求而定。
雄二飛彈、雄三飛彈皆為中科院研發成果,根據公開資訊顯示,雄二次音速反艦飛彈研發始於1983年,首批飛彈於1990年代量產,2007年完成第二批次精進研改按,其射程可達150公里以上。雄二飛彈已部署於康定級、成功級巡防艦、沱江級、錦江級巡邏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戰時亦可供部分海巡艦艇搭載。至於空射版的雄二飛彈,除了1990年代由「雷雄小組」XA-3雷鳴攻擊機、AT-3B高教機掛載的極少數量,國軍後續未建案量產。
2007年對外亮相的雄三飛彈則屬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約150公里以上,但傳增程型可望觸及400公里。雄三飛彈以彈體主結構的固體火箭為主要動力來源之外,彈體側邊還有二具助推火箭,全長6.1公尺、總重1500公斤也比雄二飛彈的4.8公尺、685公斤更長、更重,若要研改為空射飛彈,勢必須縮小體積並減重。
IDF經國號戰機的機翼下方共可掛載2枚「萬劍」巡弋飛彈,重量低於1000公斤,若重達1500公斤的雄三反艦飛彈也要掛載,勢必得「減重」。(資料照)
以空軍現役IDF經國號戰機為例,其掛載的「萬劍」巡弋飛彈,重量約1000公斤以下,每架經國號戰機一次可掛載2枚於機翼下方,以此估算,若雄三飛彈也要比照掛載,可能須減重三成以上。
雄三飛彈重要推手、中科院飛彈火箭研究所顧問蘇玉本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雖未多談空射雄三飛彈發展進度,但他說,若單純從技術面檢視空射型飛彈可行性,只需減輕彈體重量,並以主加力器作為動力來源。
據了解,由於IDF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後,具備可搭配空射反艦飛彈的能力,中科院也已完成大部分測評工作,若測評過關並小批次量產可行,未來有機會建案量產,進而滿足軍種需要,唯目前尚無相關公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