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日前指出,美國退將5月初將率領約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組成的代表團訪台,商討聯合生產無人機與彈藥事宜。專家認為,美台聯合生產彈藥可能會比軍售更快滿足台灣武器需求,雙方應注重發展短程防禦武器,強化台灣本土國防產業韌性與產能。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韓儒伯指出,目前討論中的美台防務合作有更廣泛的議題,包括已購買武器的交付速度、未來針對武器聯合生產及研發等,可能在某個時間點上,美國的武器經過許可後可在台灣生產。
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也提到,美台聯合生產武器值得探討,特別是考慮到台灣對於儲存彈藥的需求,美台進行合作有其意義。薛瑞福也點出問題,表示在台生產彈藥的問題在於有時會缺乏第三方市場,因為他國不一定想從台灣購買武器,聯合生產武器存在經濟與商業可行性的問題,但為了保持台灣國防生產韌性,這項探討是有意義的。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防務專家戈麥斯(Eric Gomez)指出,烏俄戰爭中凸顯重要性的彈藥與裝備,包括無人機、刺針飛彈及標槍飛彈等,都可以是美台聯合生產的重點目標,應注重打造短程防禦系統,而不是協助台灣建立射程更遠、更具攻擊性的系統,因為這種系統在戰爭中和戰爭前夕有著更高的風險。
由於台海環境特殊,若中國入侵台灣,任何物資都要透過海運或空運才能進到台灣,戈麥斯提到,確保台灣的本土國防產能韌性非常重要,台灣目前正在擴大反艦、防空飛彈生產線,但這項工作需要時間擴展設施,美國可以提供一些技術與物質協助,協助台灣建立管理、營運及拓展既有生產線,台灣也可以提高運用本土材料的比例,降低對美依賴度。
戈麥斯指出,對台軍售除了具有軍事用途外,還會釋放支持性的政治信號,但軍售的缺點是交付需要時間,還不如聯合武器生產的效率來得快,聯合生產可以帶來更迅速、低調的武器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