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全球首艘核動力航艦「企業號」(CVN 65)在2012年除役後,美軍一直在煩惱如何對該艦及艦上的8個核子反應爐進行處置。美國海軍部本月5日終於宣佈,其拆解計畫將採用「3號方案」,即完全交由民間企業進行拆解,藉此縮短工程時間、減少碳排放量。
根據軍聞網站「THE MARITIME EXECUTIVE」報導,雖然已經選擇「3號方案」,但還未決定交由哪家船廠進行拆解。海軍考慮了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德克薩斯州的布朗斯維爾造船廠和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造船廠。在這三個港口中,只有布朗斯維爾是唯一一個擁有豐富處理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經驗的船舶回收的港口。
海軍部表示,「3號方案」將把拆除反應爐的複雜過程,以及確保反應爐部件安全處置的責任,全部交給承包商負責,且其效率遠較其他方案更高,可望讓「企業號」在5年內完成拆除工作,比其他方案的「15年」或更久,大幅縮短時效。
此外,「3號方案」預期製造的溫室氣體將低於其他方案,符合環保目標,尤其無需擴建華盛頓州本頓港駁船碼頭與相關水下清淤工程,更能降低對環境之影響;此外「3號方案」的執行成本,只有其他方案的一半,可望大幅減少預算支出。
最重要的是,美國海軍可將有限的造船廠船塢資源,優先用於現役艦艇保修工作,確保美國海軍戰備能量。
美國海軍在環境規劃過程中的另外兩個替代方案是讓企業號在布雷默頓公共造船廠被拆除。據海軍稱,這些方案將使納稅人花費大約兩倍的費用,並且需要大約10年或更久的時間。在布雷默頓進行這項工作還會使造船廠的工作人員和設施與被企業號處置工作綁住,而他們已經承擔了潛艦、退役舊潛艦和航空母艦維護的全部工作量。
美國海軍在布雷默頓拆除企業號的替代方案是運載整具反應爐並保持其完整,這是一項複雜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就需要將反應爐裝入定制的3000噸重的鉛製「棺材」中,然後將它們沿著哥倫比亞河運送到華盛頓漢福德的儲存地點。但問題是這些「棺材」太大了,以至於在華盛頓州的港口需要一個全新的駁船來搬運它們。
「企業號」是美國海軍最知名的航艦之一,從1961年開始服役,2012年除役前曾有許多民間團體呼籲將該艦保留作為博物館艦,但受限於核能反應爐處理所費不貲,且由於海軍拆除核反應爐時,必須拆解機庫兩層甲板以下的大部分艦體,故企業號肯定無法保留作為博物館艦,最後只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