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學者潘達27日分析,在美國、中國、南韓、北韓、日本、澳洲和台灣加速擴大武器庫之際,印太地區在2030年將會新增上千枚飛彈。
「日經新聞」報導,近期發布「印太飛彈武器庫–避免情勢惡化並減緩升級風險」報告的潘達認為,危險之處在於先進傳統武器的對壘和核戰風險,「最令人恐懼的是,中國和北韓等國家更有可能在認定這些常規飛彈鎖定自家領袖時動用核武」。
潘達指出,自2019年美俄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後,印太地區的飛彈生產死灰復燃,且不僅是美國,還包括南韓、日本和澳洲也都跟上這波浪潮。「中程核飛彈條約」為美國與蘇聯在1987年簽訂,規定兩國全面銷毀、禁止500至5500公里中程飛彈,但中國因非締約國,因此可以任意擴充相關武器庫。
潘達寫道,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發生的任何常規戰爭,皆可能使擁核國捲入。即便採取的是常規軍事行動,在大規模使用飛彈打擊範圍內敵軍或鎖定國家領導層的情況下,或許會被擁核國家視為是針對其核武能力而來。
潘達建議美日韓公開表態放棄對北韓領袖實施先發制人打擊,也應向中國提出類似保證,減緩在任何危機發生時牽涉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生存問題所引發的憂慮,因為這可能會使中國放棄不率先使用核武的公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