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中共解放軍近年持續擾我周遭海、空域活動力道,國軍亦每日揭露共軍動態因應。為此,國防院明年編列20萬餘元預算欲構建「台海周邊海空域感知暨觀察平台」探究共軍活動,提供政府建議及讓各界理解當前威脅。但此計畫一出引發外界討論,知情人士與政軍人士直言,雖此案立意良善,但確切執行細節尚有待釋疑之處,盼能採長周期研究方式,保護國軍監偵能力,又能展現智庫學術價值。
根據國防院明年度預算書內容揭示,國防院明年將執行20萬2000元,執行「強化台灣周邊海空域感知能力與觀察平台建構」研究計畫,根據預算書內容描述,此案從理論與務實面向,強化台灣的海空域意識,在理論部分,研究共軍在台海周邊、南海等區域活動情形、未來軍事上可能應用及行為模式,以梳理台灣海空域管制與相關法規上的不足。
明年編20萬餘元預算 進行前期準備
至於實務層面,國防院預算書陳述,此案可透過民間公開訊息蒐集台灣海空域相關資訊,主要理解中國相關飛機船艦在周邊動態,描述與理解中國海空域的行為模式,為後續成立「台灣周邊海空域感知暨觀察平台」做前期準備。
對於此案的預期效益,國防院評估,此計畫有助於可探究中共在東海、南海與台海上的相關演訓情況,分析解放軍、海警與民兵相關活動,透過中共在周邊海空域的活動情形,提供政府在訊息匯合分析暨修法上提供建議,同時讓各界理解台灣當前在海空域所受到的威脅。
事實上,其他國家的國安、國防智庫亦有類似的計畫,知情人士分析,中國北京大學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就經常揭露美軍軍機、軍艦在東海、南海的逐次活動;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則是投入巨資採購精確的衛星圖像,以長周期方式分析各區域的軍事活動。因此,國防院建構「台灣周邊海空域感知暨觀察平台」的計畫,可說是立意良善。
但「台灣周邊海空域感知暨觀察平台」運作層面可能遭遇數個問題,政軍人士私下分析,中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背後有解放軍的情資供應,但國防院若要透過國軍取得精確情資,是否使國軍的觀通與監偵能量,有遭他國「反推」、「摸底」的風險;美國CSIS獲得精確資料,則是需花費大筆預算,國防院有無能力支應亦待商榷。假如想透過船艦自動識別系統(AIS)等方式判斷周遭動態,卻可能遭「共艦不會開(AIS)、美艦偶爾開」的實務侷限所困。
不過政軍人士也說,CSIS長周期的研究模式可供國防院做為參考,例如在彙整我國、日本防衛省等各方相關情資後,嘗試一個月或一季發布相關報告,藉此可拼湊出共軍更完整的動態,並預判未來趨勢,會是智庫可以發揮學術研究價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