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歐盟計劃在2035年前,將防禦系統從歐盟內部採購比例提高到一半以上,並透過合作投資、確保關鍵供應和改革貸款政策等措施,提升其國防工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彭博》看到的草案內容顯示,這一目標是歐盟「歐洲國防工業戰略」的一環,該戰略還提出了一些重點項目和合作方向。預計歐盟執委會將在未來幾週內公布,但內容仍可能有所修改。
歐盟制定這一戰略的背景和動機,是近年來地緣政治的變化、對他國的依賴、投資不足等因素,使歐盟在國防工業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顯示了歐盟工業的不足,以及其在關鍵供應和防禦能力方面的外部依賴。
歐盟的國防工業戰略的具體措施包括:一,建立聯合採購下限,減少對第三國軍備的購買,讓歐盟內部貿易機制佔歐盟國防市場價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二,確保關鍵供應的機制,及時確定對第三國的嚴重依賴,並在發生短缺或危機時能夠立即增加供應;三,增加產業的融資和資助機會,建立新的國防和安全夥伴關係;四,確定要集中精力和資源的旗艦項目。
根據草案,除了鄰國烏克蘭的戰爭外,歐盟及其成員國還面臨廣泛的混合威脅,包括網路攻擊、破壞和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駭客攻擊。
根據該戰略,歐盟需要掌握大規模生產彈藥和無人機等防禦設備的能力。歐洲還必須保護其在海上、空中、網路和太空領域的管道。如果歐盟要從應急狀態轉變為戰備狀態,將需要合作投資和聯合採購,而不是從第三國購買現成設備。
歐盟執委會也將提議成立一個名為「國防工業戰備委員會」的新機構來協調投資,以改善成員國與歐盟委員會之間的合作,該委員會還將監控關鍵產品和供應鏈。
歐盟還建議確定旗艦項目,如網路盾牌(cyber shield)、歐洲一體化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開發能讓歐盟探測、分析和因應太空威脅感測器,以及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為加強合作,歐盟執委會提出一項名為 「歐洲軍備計畫」(European Armament Program)的新法律文書,以規範和簡化採購流程和融資機會,包括稅金減免和成員國使用歐盟贈款作為發行債券抵押的可能性。
夥伴關係是擬議中戰略的核心,特別是透過加強與北約組織合作,以及在國防工業部門與烏克蘭發展更密切的關係,包括探討允許基輔像成員國一樣參與聯合採購活動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