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防部近年致力於發展多款無人機充實戰力,隨著我國海軍海鋒大隊、飛彈快艇等部隊將整併為「濱海作戰指揮部」,陸用監偵型無人機也將扮演要角。國軍近期送至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明確揭示,該型機可作為目獲備援,再將情資交由機動飛彈車打擊,符濱海打擊群作戰需求。
國防部因應軍事戰略變革與防衛實需,並配合國造「雄風」系列反艦飛彈、美製魚叉反艦飛彈陸續交裝,負責操作陸基反艦飛彈的海軍海鋒大隊將擴編,並逐步整合海洋監偵指揮部,以及131艦隊所屬「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等兵力,成為「濱海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為中將。該指揮部將下轄北、中、南、東四大打擊群,成為固守台灣濱海的關鍵部隊。
另外,國軍肆應軍事科技發展與戰術變革,近期加大籌獲軍用軍規、軍用商規無人機力道,尤其仰賴民間企業襄助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料將籌獲五大類、3600架。根據國防部今年度預算書揭示,海軍自今年至2028年將籌獲48套「陸用監偵型無人機」,其中包含48套導控裝置,以及96架飛行載具,總預算約24億餘元。
至於陸用監偵型無人機用途,國防部近期送至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陳述,若遭遇現行監偵指管系統無法識別、掌握的目標時,國軍可以陸用型監偵型無人機加強目標識別;另在戰時聯合截擊階段,若聯成、迅安指管系統遭敵毀損,以及空中偵搜兵力遭敵制壓,為符濱海打擊群作戰需求,可運用「陸用監偵型無人機」作為目獲備援,提供所望海域目標情資,由機動飛彈車組遂行火力打擊。
此外,海軍於今年、明年編列4億餘元預算,籌獲8套「艦載型監偵無人機」,包含8套導控系統、16架飛行載具及4套飛行模擬套件。國軍於預算解凍報告中陳述,該型無人機可在艦船航行期間,對四周實施水面偵搜及目標識別;泊地換乘階段則可遂行海上連續偵搜,確定敵攻佔島嶼的灘頭重要目標,再由護衛編隊遂行火力打擊,避免登陸部隊泛水時,遭敵攻擊造成重大傷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