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軍衡量防衛實需及新型軍備陸續到位,正逐步擴編操作陸基反艦飛彈的「海鋒大隊」。據證實,國軍納入海鋒大隊、海洋監偵指揮部、艦指部飛彈快艇的「濱海作戰指揮部」,表訂於2026年初正式成立,指揮官將提升至中將位階,部隊規模也將隨雄風、魚叉反艦飛彈交付而擴編。
國防部正運用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2026年以前陸續籌獲國造「雄風二型」、「雄風三型」、「雄三增程型」等反艦飛彈,向美國採購的100套、400枚陸基魚叉反艦飛彈,也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陸續交付。為因應新式裝備陸續交付,原僅有一個大隊兵力的海軍艦指部海鋒大隊,已於去年7月擴編第二大隊。
為有效統合濱海作戰能量,海軍計畫逐步將操作對海偵蒐雷達的海洋監偵指揮部,以及131艦隊所屬三個中隊、31艘「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等兵力,與海鋒大隊整合。知情人士證實,上述三單位將合併為「濱海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為中將,下轄北、中、南、東四大打擊群,新單位成立時間表訂為2026年初。
由於濱海作戰指揮部的指揮官為中將,傳軍方內部研議是否增加中將員額,或是自海軍既有中將員額移撥,還有可能將海軍教準部中將指揮官降為少將缺,以將中將員額移撥濱海作戰指揮部採用一說,但國軍內部對此看法尚待聚焦。據透露,此案尚在研討當中,與其他相關配套與細節都還沒定案。
檢視海軍濱海作戰指揮部戰力,其所屬雄二、雄三飛彈的射程約150公里以上,美製魚叉飛彈的射程則略遠於此,雄三增程型射程據稱達400公里;「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搭載射程約150公里的雄二飛彈,但其達1000浬(約1852公里)的最大航程,可大幅延伸接戰範圍。
另外,海軍也將在2028年以前籌獲48套、96架「陸用監偵型無人機」,國防部日前送至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證實此案與反艦飛彈部隊有關,該報告陳述,若在戰時聯合截擊階段,若聯成、迅安指管系統遭敵毀損,空中偵搜兵力遭敵制壓時,為符濱海打擊群作戰需求,可運用「陸用監偵型無人機」作為目獲備援,提供所望海域目標情資,由機動飛彈車組遂行火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