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空軍第六聯隊在今年1月30日展現「單位加強戰備」戰力,並以P-3C反潛機掛載MK-46魚雷、深水炸彈丶小牛飛彈及AGM-84D魚叉飛彈也在國人面前亮相,而位在屏東營區內丶攸關反潛整體戰力的海軍「海上任務支援中心」,台美最新已簽署為期4年8個月的「海上任務支援中心」後續技術支援案,由美方協助我國緊盯中國潛艦動向。
蔡英文總統曾於2020年6月2日前往海軍「海上任務支援中心」,視導海軍作戰評估室及P-3C反潛機模擬機訓練實況。隨後至空軍第六混合聯隊,視導空軍C-130H型機人工增雨作業、空軍P-3C反潛機及E-2K空中預警機、海軍銳鳶無人機等。
「海上任務支援中心」的性質很特殊,編制上屬於海軍反潛航空大隊,但任務支援中心就在空軍六聯隊的廣大營區之內,並與空軍P-3C反潛機的反潛任務緊密結合,P-3C反潛機在台海周邊巡弋所傳回來的戰情與反潛作戰資料,都會即時匯入「海上任務支援中心」,由於這套系統需要先進的戰術數據傳輸鏈路及精準判讀,因此是由美方提供技術支援。
根據國防部今天最新發表的決標公告顯示,海軍司令部委請我駐美軍事代表團,與美方洽簽「海上任務支援中心」後續技術支援案,已在今年4月22日完成簽署,金額達到台幣5億1820萬6741元,履約期效是今年4月20日起丶至2028年12月31日止。
對於空軍第六聯隊展現「單位加強戰備」戰力,並以P-3C反潛機掛載MK-46魚雷、深水炸彈丶小牛飛彈及AGM-84D魚叉飛彈,軍事專家梅復興曾解析說,本次的戰力展示,較凸顯P-3C反潛機任務不僅限於海洋偵監與反潛,在反水面作戰方面亦有扮演積極角色。
梅復興表示,空軍的P-3C也可以攜載魚叉飛彈打擊遠距離水面目標。成軍時出現過的AGM-84G型彈以及這次展示的AGM-84D型,並不具備後來型號 (Block II以後) 魚叉飛彈上的所謂 “沿岸目標壓制模式” (CTS/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 對陸上/岸邊目標攻擊能力。總之,小牛飛彈不敢說,但P-3C部隊至少似乎仍在混合使用不同型號的魚叉。
他表示,AGM-84D的理論最大射程雖長達220公里 (拜改用能量密度較高的JP-10燃料之賜),但在那麼遠距離的目標獲得與辨識通常還是會需要其他 (發射飛機本身以外所提供) 的情監偵手段配合確認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