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為強化制海作戰能力,2021年至2030年共編列866億需0134萬9千元預算,採購100套、400枚陸射魚叉反艦飛彈,以及支援測試裝備解繳、裝備驗證、測試研析及陣地工程整建等配套。這些射程達148公里以上的陸射魚叉飛彈,將待海軍2026年編成「濱海作戰指揮部」後,與國產「雄風」陸射反艦飛彈,以及海軍雷達與飛彈快艇部隊,共同扛起制海作戰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檢視國防部2022年至明年度公開預算書可見,我國籌獲陸射魚叉飛彈進度,確實一度不如預期,國軍2023年度預算書顯示,海軍該年度執行預算自65.5億餘元降至15億元,今年度預算書則顯示,海軍今年執行預算額度自61.1億元降至50.7億元,差額皆編列於後續年度執行。
不過,這筆預算自明年起再度出現變化,國防部今年度預算顯示,海軍明年原訂執行206億餘元預算,明年度預算書則揭示該年度預算已增至249億餘元,2028年度預算則自118億餘元降至75億餘元,顯見付款高峰更集中於2025年至2027年的3年間,有助於這批新銳戰力更快速到位。
中科院長李世強去年3月擔任國防部戰規司長期間於立法院表示,陸射魚叉飛彈的交付將分兩階段處理,2026年底前交運32套系統、128枚岸置魚叉飛彈,到了2028年底前則可交運全數100套系統、400枚飛彈。此外,很多的細節項目及整合部分,可以提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