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太陽能戰術背心」惹議 國防綠能基地計畫曝國軍教育隱憂

2023/06/08 11:28

國軍粉絲專頁「國防部發言人」在臉書上發文公佈多項國軍推動節能減碳成效。然而陸軍官校展示的學生作品「太陽能發電戰術背心」及「單兵鋰電池行動電源」卻引起熱議。 (圖片擷取自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網站)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國軍粉絲專頁「國防部發言人」4日在臉書上發文,為跟上「世界環境日」話題,因此公佈多項國軍推動「節能減碳」的成效,唯「太陽能發電戰術背心」、「單兵鋰電池行動電源」等學生創意手作展示品,引發各界批評。粉專雖回覆僅為學生作品,卻仍無法讓網友買帳。雖然的確不用批評學生親自手作的作品,卻凸顯出國軍教育體系在教育上有「目標錯置」的隱憂。

「國防部發言人」粉專貼文中的「太陽能發電戰術背心」一物引發不少批評,有網友留言表示,「班長:不好意思A面已經滿電了請你翻身換B面」、「戰術背心重點之一在隱蔽,現在用亮亮的太陽能板告訴解放軍:我在這,快來打我?」。

「單兵鋰電池行動電源」更遭台籍法國外籍兵團成員夏宜強留言怒轟,由於鋰電池易燃、易爆,他曾在非洲碰到恐怖組織的鋰電池炸彈攻擊,當時造成嚴重傷亡,將這種成果上傳臉書,國防部是在「開什麼玩笑」?

國軍粉專公佈的計畫,主要來自於陸軍官校的「國防綠能實踐基地」,此由教育部及「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指導建置,國防部僅是配合行政院能源白皮書政策實施,由此來看,國防部確非主責單位。

美軍已有「綠能」實踐成果

從「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官網檢視計畫實施目的,其要求基地「發展符合戰備演訓及救災需求的發電及儲能裝備」之外,在教學規劃上,要對國軍官兵實施能源教育,並藉由產業互動,「開發符合軍事需求的示範系統」。從上述目的來看,「軍事需求」還是重點,這也符合國家軍隊的作戰本業。在「去中心化」的趨勢下,分散式儲能與發電,對於提升軍隊、國家能源設施遭攻擊後的韌性有所幫助。

事實上,美軍為全球最早於軍事領域,探索環保概念科技應用的軍隊,包括載具使用的柴油與航空燃油改為生質燃油、分散式儲能及發電,甚至是將機械柴油傳動改為電動傳動系統,皆可為環保貢獻心力。

國防綠能實踐基地系統整合圖。(圖片擷取自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網站)

「手段」變成「目的」 教育目標錯置

不過,從近期俄烏戰爭來看,戰爭造成廣大的水源與土地汙染,需要長時間恢復,顯見戰爭並非人類活動中的環保行為,人類也無法讓戰爭變得「環保」。所謂太陽能發電戰術背心、太陽能偽裝帽、太陽能救生衣和單兵鋰電池行動電源等方案,究竟為了何種「軍事需求」而存在?這點出軍事教育常提到的「目的、方法、手段」建立出了問題。

上述分散式發電儲能等設備,是為了「軍事」目的需求而發展的應用,環保及能源只是附帶效果,並沒有太大問題;至於學生的作品,若僅於「創意實作」課程之中呈現,也沒什麼問題,但到了以「軍事需求」為名義的課程,當然會被外界批評,原因就在軍事需求與創意實作二者目的不同。

在軍事需求提升韌性目的下,當然可以選用、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及「手段」,但上述的單兵攜帶式發電設備的發電量,能為什麼設備提供用電需求?從「單兵鋰電池行動電源」來看,大眾只會以為這些發電設備,只是要為手機充電,顯然無法滿足軍事需求之「目的」。其「手段」產生的電力資源在「方法」上也站不住腳,因為這些「手段」不僅需承受鋰電池爆炸潛在風險,也會暴露官兵位置。反倒是貼文之中未展示的「發電及儲能曳引車」,有相當實用性,因為這提高了設施移轉的機動性。

此次事件引發的後續訾議,不在於檢討學生,或許學生尚未接觸方法論相關課程,但要擔心教師是否正確地將「目的、方法、手段」概念讓學生理解,哪怕更糟的是,教師缺乏上述概念,讓軍事教育基礎有崩壞風險。若真是如此,國軍未來「建軍目的」會發展成什麼模樣,令人擔憂。至於在教育方法上,教師要在課堂上將學生不成熟的方案駁回,還是讓學生的方案直面現實世界的檢驗,也需考驗教師的智慧。

國防綠能實踐基地整體規劃示意圖。(圖片擷取自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網站)

☆軍武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軍武新聞訊息,請上軍武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