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規模達到2369億5999萬元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現正進行量產作業中,根據國防部最新送交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額度中,有極大的比例是向國內廠商採購,釋商金額達到1762.7億元,大幅帶動國內經濟動能效能,其中又以各類飛彈生產預算的釋商金額最高,達到888.2億元。
中國對台軍事威脅不斷,國防部在去年送交立院有關兩岸軍力優劣比較的專案報告指出,中國解放軍無論是在地面部隊打擊火力丶水面艦制海戰力以及空中制電磁能力方面,均優於國軍,其戰機制空作戰戰力也稍占優勢,共軍潛艦戰力更是大幅超越國軍,國軍要建構各型防禦飛彈系統,全方位提升防空丶制海及反制效能,快速達成戰備部署,強化戰力,以肆應中共威脅。
「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計有8類10項,包括:籌建岸置反艦飛彈(雄二丶雄三反艦飛彈量產的第一及第二階段)丶雄昇飛彈系統(雄二E及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 丶高效能艦艇(第一及第二階段)丶萬劍飛彈丶劍翔無人攻擊載具丶陸基防空飛彈(天弓三型及增程弓三)丶野戰防空飛彈(陸射型劍二飛彈)丶海巡艦艇戰時加裝武器系統。
在各類國造飛彈系統的產能提升上,根據國防部先前報告指出,陸射/海射型劍二飛彈系統的年產能,原本年產能為40枚,提升後的年產能將達150枚,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的年產能由現行的48枚提升為96枚,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由20枚提升為70枚,雄二飛彈與雄昇飛彈(共用生產線)的年產能由每年81枚提升為131枚。
在反制作戰武器系統部分,國防部報告指出,萬劍彈的現行年產能為18枚,未來在產能提升後將達到每年50枚;至於無人攻擊載具(劍翔無人機)目前未列年產能,但在產能提升後將達到每年48架。
各型飛彈量產同時也大幅帶動國內經濟的動能,根據國防部最新送交立院的報告指出,為兼顧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國防部採取擴大釋商的做法,估計在111至115年期間,釋商規模可達1762億7千餘萬元,其中,飛彈項目釋商金額最多,達到888.2億元,其次是儎台項目的318.6億元丶工程項目的380.9億元,以及整體後勤項目的1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