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台灣地形山林密布,作戰型態多變而複雜,為訓練熟黯特殊地形與作戰能力的部隊幹部,陸軍「112–2期突擊幹部訓練班」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考核後,通過前期訓練的37名學員本周前往位於台中谷關的麗陽營區(即陸軍特戰訓練中心),在周遭山林間展開為期四天三夜的期末鑑測,驗收學員們這段時間以來的訓練成果,方能成為戰技勇猛、意志剛強的突擊兵幹部。
《青年日報》報導,本期突擊幹訓班學員日前在陸軍特訓中心完成整備後,隨即投入「期末山地叢林戰技綜合評鑑」,測驗地域包含大雪山線的屋我尾山、鳶嘴山、稍來山及阿邦溪等地區,並接受「任務整備」、「滲入運動」、「特種搜索」、「突擊、破壞作戰」、「隱伏區建立」及「撤離暨任務歸詢」等6階段測驗,驗證學員實境指揮、戰術運用等綜合能力。
一位學員要通過這道山林試煉,行前裝備樣樣不可少,從基本的戰鬥個裝,到山訓、宿營、急救用具等「家私」(即台語工具之意)都要帶上,全套重量能達40公斤!此外,谷關山區日夜溫差大,冬季日、夜溫度可下探十度出頭,加上高海拔的稀薄空氣、腳下起伏不定的陡峭地勢,不只考驗學員的體力,也同時磨練著心力和意志力,大膽之餘更要沉著行事。
突擊幹部訓練班教官強調,突擊兵除須保持高度的機動力,同時也要精確掌控任務進度,並在不同的任務階段中各司其職,才能「使命必達」,有效發揮奇襲戰力。
效法美軍遊騎兵 陸軍突擊幹訓班成「硬漢」搖籃
陸軍突擊幹部訓練班已有60餘年歷史,主要參酌美軍「遊騎兵學校」(Ranger School)學制與訓練方式,於步兵學校(今步兵訓練指揮部)成立突擊幹訓班,成立之初僅接受選優的海軍陸戰隊軍士官受訓。
不過,突擊幹訓班自1970年代開放陸軍官校學生、陸軍步兵師和特戰部隊受訓,後因1979年實施「靖安二號」專案,改組部分特戰部隊並納編憲兵,加上與美國斷交,使國內突擊幹訓一度中止;後在美軍顧問團建議下,軍方於1987年復辦突擊幹訓班至今,開訓班次則受國軍多階段裁軍影響,目前以一年二期的班次實施突擊幹訓,完訓者獲得「突擊兵」資格,並授予印有「突擊」字樣的突擊兵胸徽以示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