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宇捷/綜合報導〕美軍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向來以不須加油的優勢,廣泛部署於全球戰略要域,然而,所謂的不需加油並不代表燃料無限制,核反應爐的核燃料棒在使用數十載後,仍有用罄的時候。美國國防部近期就宣布,將委商準備為杜魯門號航艦(CVN-75)進行「更換燃料暨複合修復」(RCOH)工程,為航艦「加滿油」順便進行一系列改裝升級。
根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報導,該項大修工程將斥資9.13億美元(約新台幣285億元),由美國造船巨擘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HII)獲得合約,工程將計畫在「杜魯門號」航艦的建造地,也就是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Newport News)進行,並預計將於2026年6月完工。然而,目前尚未公告「杜魯門號」航艦抵達紐波特紐斯的時間表。
由於「杜魯門號」航艦已服役超過25年,海軍將透過RCOH工程全面翻新該艦的艙間,加裝新世代雷達、感測器與相關裝備,並對艦上的老舊裝備進行汰換更新,完成再戰20年的前瞻升級,同時為該艦2座核反應爐填充新燃料棒,使其可以繼續接下來的長期戰略部署。
一般來說,美軍航空母艦的核動力反應爐都埋藏在艦內深處,並由一個巨大且厚重的防護艙殼包覆住,出入口僅供反應爐機組員進出;而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杜魯門號為尼米茲級8號艦)擁有兩座西屋工業的A4W核反應爐,提供動力的核燃料棒安插於反應爐內,因此要進行核燃料棒的補充、更新,其無法透過一般基礎工程取出,必須如RCOH計劃般進行深度拆解,才得以對核反應爐艙間進行更換,幸好這些核燃料棒的週期,一次可使用約20至25年之久。
目前,美國海軍「史坦尼斯號」(CVN-74)航艦仍在進行RCOH工程,預計2025年完成,而同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艦的「華盛頓號」(CVN-73)則在去年完成大修,即將在今年接替長期隸屬於第七艦隊的「雷根號」(CVN-76),接續部署在印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