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我國空軍的IDF「經國號」戰機,是今日台海低空防禦的核心主力,但在35年前的今天,正好是IDF戰機自航發中心(今漢翔航空工業)棚廠滑出、獻出它生涯「首飛」的日子;而漢翔為紀念這項里程碑,今(28)日便在官方社群曝光多張照片IDF「元祖」們的昔日照,從出廠、性能展示、性能提升到「勇鷹」接棒,見證我國首架自製戰機每個「展翅」的關鍵瞬間。
IDF戰機首飛35周年 原型測試機「元祖」們各有來頭
我國歷史上首架單座型IDF戰機(機身編號10001),是在1988年12月10日正式出廠、由已故前總統李登輝授名為「經國號」,揭開我國國造戰機的第一頁;5個多月後的1989年5月28日,這架原型機在時任漢翔首席試飛官吳康明手中,完成了歷史性的22分鐘首飛,在清泉崗上空初露鋒芒。
IDF戰機量產前共有6架原型機,並由機身編號10001至10004的原型機接受主要的飛行測試;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編號10003的IDF原型機,曾在20年前的桃園航空展上,由吳康明駕駛升空炫技,較勁當年參展的俄羅斯蘇愷-26(Su-26)特技機,大秀「主場優勢」,至於編號10004的雙座原型機,更因載過多達19位將官,而有了「將軍機」的稱號。
翔展、勇鷹一脈相承 世代交棒續寫國造戰機新頁
不過,在首批百餘架IDF戰機全數交機後,漢翔也隨後展開IDF性能提升、即「翔昇」計畫的研發工作,最終在2007年完成編號10005、10006兩架「雄鷹」機的改裝,為後續「翔展」換裝計畫埋下伏筆。而在IDF戰機首飛31年後,這架自製戰機終於有了小老弟「勇鷹」高教機,當時由空軍編號1601的老大哥IDF戰機伴飛,見證了新一代高教機的首飛紀錄,也是國造戰機少見的齊飛景象。
截至今日,空軍的F-16、幻象2000及IDF三款2代機皆已進入「中年期」,而空軍今(2024)年2月已挹注新台幣34.9億、向漢翔採購多年份的IDF戰機引擎零附件,確保它未來數年仍能在我國領空馳騁,繼續扛起守護台海的前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