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中科院持續發展各式「軍用軍規」中、大型無人機,其中,為所有無人機之中體積最大的「騰雲二型」無人機持續測評並獲得進展。知情人士證實,騰雲二型無人機今年3月進行作戰測評複測,上(5)月中旬已正式完成,未來將持續精進性能,為潛在量產需求做足準備。
我國肆應未來作戰實需,軍方單位與民間企業分進合擊研製軍用無人機,現由中科院主導「軍用軍規」中、大型無人機,以及各型自殺式無人機研製;民間企業則協助研製體積較小、主責偵蒐的「軍用商規」無人機。中科院現已研製的「軍用軍規」無人機,包括已獲海軍採用的「銳鳶」系列無人機、陸軍與陸戰隊採購的「紅雀」系列無人機,以及持續作戰測評的「騰雲」系列大型無人機。
據透露,為我國最大型的「騰雲二型」無人機測評續獲進展,相關單位今年3月進行作戰測評時,發現部分可精進調整之處,因此同月啟用複測工作,上月中旬已完成所有項目,並正撰寫總結報告,未來將持續精進性能。若軍種確定提出量產需求,相關單位將配合執行。
「騰雲二型」無人機為第一代「騰雲」無人機的精進版,動力系統與美軍MQ-9B無人機同款,現已具備超過20小時的滯空能力,航程也比第一代多了二倍,且可日間、夜間執行全天候作戰能力;由於我國將於2026年、2027年獲得4架MQ-9B無人機,若國軍確定量產「騰雲二型」無人機,可望與MQ-9B無人機「高低配」,強化各層空域的偵蒐能量。
至於「騰雲二型」等大型無人機的價值,最新一期《海軍學術雙月刊》從海軍用兵視角剖析,「騰雲二型」、MQ-9B無人機可執行宮古列島以南、以北的西太平洋海域,以及東沙、南沙的偵蒐工作,有助於早期預警及迅速派遣兵力預應衝突。未來海軍既有「銳鳶二型」無人機,可與空軍「騰雲二型」、MQ-9B無人機等長程且情監偵能力強大機種,並結合艦載型無人機遂行海域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