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三角──矽時代地緣政治下,美台中全球半導體安全》一書由胡佛研究所威廉.L.克萊頓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曾任美軍戰略司令部上將司令的胡佛研究所安能堡傑出研究員埃利斯(James O. Ellis Jr.),以及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阿瑟.羅斯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合著,由聯利媒體(TVBS)出版,預計9月6日上市。
根據聯利媒體(TVBS)提供的書摘陳述,半導體產業是技術創新驅動力,對國家經濟繁榮、安全發揮至關眾要角色,在進入多極體系碎片化的全球政治體系之後,科技和國家安全將變得更加緊密交織,半導體不再只是技術推動的源頭,更牽引著美、中的關係消長、供應鏈板塊的移動。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技術優勢,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晶片競爭中各國互賴的平衡,也因此正式將全球化分工合作背後,國家利益隨著各國發展而必須重新分配的現實推上了檯面。
半導體成國際政治要角 牽動台美中三角習題
另外,美國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漸次加上一連串的晶片出口禁令,正引領前所未有的政策改變。因此,這本書將探討美國決策者和專家學者,如何用經濟安全戰略眼光看待台灣?如何思考與中國的科技競爭?面對中國在科技領域強大競爭力對美國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美國的經濟政策調整邏輯為何?作為先進半導體設計生產中心,台灣如何被視為重要一環?
因此,《晶三角》這本書從不同構面剖析美、台與中之間複雜的三角習題,相比於過去視角多聚焦在地緣政治,此書也將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性納入探討,有助於強化對三角習題角力戰的全面認識,並掌握全球產業鏈板塊挪移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也提到,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入侵時,仰賴彈簧刀無人機(Switchblade drones)、刺針防空飛彈(Stinger antiaircraft missiles)、下一代輕型反戰車武器(NLAWs)及標槍飛彈(Javelin missiles),這些武器系統都包含了大量的半導體。同時,缺乏國內半導體製造能力、遭受美國與夥伴出口禁令的俄羅斯,則傳出部隊裝備捉襟見肘,無法取得精準導引彈藥所需的半導體。若以半導體推動的先進武器來武裝台灣,將可為台灣人民形成真正的「矽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