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資訊,以色列航太工業(IAI)去年5月發表「藍鯨」無人潛艇,全長11公尺、直徑1公尺、重達5.5噸,全艇的電力可支應約2至4周航行任務,且艇上的雷達、光電系統、伸縮桅桿及各式聲納,可以探測海上、水下、近岸目標,並將資訊傳遞至其他指揮所。
「Defense News」17日報導,德國海軍11月在波羅的海進行2周「藍鯨」無人潛艇的測試工作,這也是全球緊張局勢的縮影,因為能源、通訊管道就置於該水域的海床,俄國、中國與北約船隻亦經常在淺水區域穿梭。
德國海軍認為,「藍鯨」無人潛艇有機會在反潛作戰之中扮演角色,因為其配備各種攝影、主被動感測裝置,可在不被敵方掌握情況下,偵測潛艦、水面艦與水雷,考量這種能力目前只倚靠有人儎台來達成,無人潛艇對於海上監控任務的意義重大。
由於無人機、無人艦艇與無人潛艇深具潛力,我國亦已從事無人潛艇開發工作,中科院與龍德造船合作的「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在完成2次海試之後,傳於今年10月進行533公厘SUT操雷的射擊測試,即使雖「慧龍」不會成為軍用無人攻擊潛艦,但其測試成果,將做為未來科研案重要參酌依據,相關單位也將爭取建案及在後年度獲得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