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結合光點模擬捕捉技術 中科院改善軍用外骨骼動作

2025/02/01 08:46

中科院結合光點模擬捕捉技術,研製「野戰型」與「荷重型」兩款外骨骼。(圖片取自軍聞社)

〔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為推動國防及產業發展,實現軍民通用技術的最大應用,中科院開發軍用外骨骼系統技術,針對步兵與砲兵需求,結合光點模擬捕捉技術,成功研製「野戰型」與「荷重型」兩款外骨骼,具備輕量化、反應快、扭力大、荷重能力強等特性,可運用於官兵執行軍事活動,有效減輕官兵體力負荷,提升國軍戰鬥能力。

中科院表示,外骨骼須貼合人體動作,因此開發過程中導入光點捕捉技術,分析人體與外骨骼的運動關聯,確保穿戴時的舒適性與穩定性。透過人因工程設計,使外骨骼輔助步態運動,提高戰場機動性,同時降低疲勞、減少體力負荷。此外,為確保軍用需求,外骨骼系統涵蓋結構、控制、電源與人機整合三大技術領域,透過精密的機構設計提供高負載與靈活性,並開發核心演算法,搭配多馬達同步控制,使動作更為流暢自然。在電源技術上,採用高能量密度固態電芯,搭配熱插拔電池模組,不僅提升續航力,也提高供電安全性。

中科院強調,軍用外骨骼系統須適應各種戰場環境,因此已針對多種地形進行嚴格測試,包括礫石地、上下坡、障礙物閃避與跨越動作等,確保士兵在不同作戰場景中的靈活性與穩定性。自113年起,軍用外骨骼將進一步擴展至全身型系統,新增肩、肘關節動力輔助功能,以支援飛彈掛載、直升機蒙皮維修、裝甲車底盤檢修等需長時間抬舉作業的軍事任務,進一步強化士兵作業能力與執行效率。

根據去年3月、國防部送至立院的前年預算解凍報告顯示,軍備局2024年至2027年投入1.37億元預算,辦理「野戰全身型動力外骨骼系統開發」案,該案去年投入3500萬元,執行「上肢機構開發與關鍵模組研製」,今年則編列3400萬元執行「非動力上肢外骨骼系統」,屆時將完成非動力上肢外骨骼研製,以及非動力上肢與動力下肢製作與組裝、熱插拔提高續航力連續運作大於6小時, 2027年則將執行3400萬元執行「野戰全身型動力外骨骼系統(肩+肘關節)及動力輔助外骨骼系統」,完成機構精進修調、組裝及機電整合測試。

中科院運用光點捕捉技術,優化外骨骼動作能力。

☆軍武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軍武新聞訊息,請上軍武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