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紐約時報》18日報導,美軍撤離日本沖繩的計畫進度嚴重落後,首批105名陸戰隊員才剛轉調關島,距離原定9,000人的撤離目標仍相去甚遠。這項延宕近20年的撤軍協議,反映了美日在地方民意與區域安全之間的戰略平衡。
撤軍計畫源於1995年一起震驚日本的性侵案:三名美軍士兵性侵一名沖繩女學生,引發大規模抗議。迫於民意壓力,美日雙方於1996年達成協議,承諾5至7年內縮減沖繩美軍規模。但事隔近30年,計畫仍進展緩慢,沖繩新建的替代基地至少要到2036年才能啟用。
「12年來只撤離了100名士兵」,曾主導2013年美日協商的前美國防部東亞事務主任江史東(Christopher B. Johnstone)表示,「雙方都知道進度停滯,但都缺乏改變現狀的意願。」
關鍵轉折在於區域情勢丕變。中國軍事實力快速提升,北韓也已具備核武能力,使得沖繩的戰略地位更形重要。這個位於第一島鏈核心的島嶼,不僅扼守台海,更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前進基地。日本防衛省上週偵測到4艘中國軍艦在沖繩海域航行,凸顯區域情勢緊張。
為維持戰略縱深,美軍計畫將部分兵力移防關島。但軍事專家指出,一旦區域爆發衝突,駐關島的部隊要重返前線,將面臨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嚴峻挑戰。「日本現在處於武器交戰區」,曾指揮沖繩美國陸戰隊的退役中將格雷格森(Wallace Gregson)警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2025年的戰略需求。」
然而,美軍基地長期為沖繩帶來治安、噪音等問題,去年就發生4起性侵案件。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指出:「基地存在對沖繩人民造成過度負擔,這是結構性的歧視。」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世代對美軍基地的態度已有轉變,他們更關注基地帶來的就業機會,當地最近的市長選舉也都由親美的保守派候選人勝出。
為求平衡,日本每年投入15億美元進行基地重整。在沖繩南部的福斯特營區,正展開大規模建設,計畫集中安置美軍,以便關閉其他基地。另外,日本也斥資28億美元在關島興建布萊茲營區,預計收容一半撤離的美軍。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未來可能以自衛隊或日美聯合基地,填補美軍撤離後的防衛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