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已於17日正式開工,待該艦「反潛型」服役後,將接替服役約50年的濟陽級巡防艦反潛重任。濟陽級巡防艦為美製諾克斯級巡防艦,雖艦體設計、動力系統趨於過時,其搭載適合遠洋作業的大型低頻聲納、拖曳式聲納及反潛火箭,仍為海軍反潛作戰第一把交椅。自由《軍武頻道》透過「圖解軍武」方式,為您介紹這款把關我國水下安全的「獵潛專家」。
以美國海軍將領「諾克斯」為名
濟陽級巡防艦為美軍諾克斯級巡防艦,這款1969年起活躍於美國海軍的艦艇,是為有效應對蘇聯超過300艘的「水下艦隊」而造,並以美國海軍准將諾克斯(Dudley Wright Knox)為名,美軍一共建造46艘諾克斯級巡防艦,滿載排水量約4000噸的艦艇設計,裝設多型反潛聲納與武裝,可於遠洋進行反潛任務。
檢視諾克斯級巡防艦的外觀設計,其與1970年代問世的平價軍艦相若,採用簡單的平甲板設計,高聳的主桅杆豎立於艦艇中段,上方設有平面搜索雷達及對空搜索雷達等裝備,方正的艦橋前方則設置艦砲及MK112飛彈發射器;艦艉則預留飛行甲板,可供特定型號的反潛直升機起降。
反潛為主要任務導向的武裝配置
我國海軍自1990年代引進諾克斯級巡防艦後,更名為「濟陽級」巡防艦,這型軍艦最大價值在於完整的反潛戰力。濟陽級艦的艦艏裝設MK112飛彈發射器,至多可裝載8枚RUR-5「阿斯洛克」反潛火箭,也就是將MK46魚雷作為彈頭,加裝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可使原本射程僅7公里的輕型魚雷,以亞音速飛行至十餘公里外的海域,隨後鑽入水中擊殺敵潛艦,也是我國作戰艦艇中唯一採用這款武器者。
有趣的是,裝設「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的MK112飛彈發射器,也可以改裝魚叉反艦飛彈,使得部分濟陽級艦可具備反水面艦戰力,國軍曾於2014年「三軍聯合實彈射擊103-2號」操演時驗證這項能力。
而完整的聲納系統更是濟陽級巡防艦的強項,其艦艏裝設一組AN/SQS-26CX聲納、一組AN/SQS-35可變深度聲納,另配備一套AN/SQR-18A(v1)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於艦艉,可有效掌握水下動態。
其他武器部分,海軍在汰除7艘「陽字號」驅逐艦後,將7套「武進三型」作戰系統移植至濟陽級巡防艦之上,因此,部分濟陽級艦的後部船樓上方設置10枚「標準一型」防空飛彈,使得該型艦具備「點防空」能力。另外艦艏配置一門MK42五吋(127公厘)艦砲,艦艉則有一門方陣快砲,藉此增添濟陽級艦的戰場生存能力。唯整體而言,濟陽級艦反潛戰力以外的表現,只能說是「堪用」。
被詬病已久的「燒鍋爐」動力
濟陽級艦問世已久,其採用單軸、單舵設計,以二具蒸氣渦輪發動機為動力來源,與我國基隆級驅逐艦、成功級巡防艦採用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康定級巡防艦採用的柴油發動機截然不同。雖然濟陽級艦帳面資料顯示其極速可達28節(約時速51.8公里),但蒸氣渦輪發動機需仰賴官兵於高溫環境下「燒鍋爐」,才能提供推進器所需動力,不僅耗時又耗費人力,危險性與維保難度皆相當高、穩定度低,「暖機」速度亦不及其他艦艇,面對近年來倍增的偵巡需求,顯得吃力許多。
「先租後買」的籌獲方式
我國在1990年代籌購新型軍艦汰換老舊艦艇,現役成功級巡防艦、康定級巡防艦皆於當時獲得,隨後於2000年代獲得基隆級驅逐艦。為強化對台灣東部外海的掌握能力及整體反潛戰力,國軍於1991年獲美方批准,以租賃方式獲得6艘諾克斯級巡防艦,並定名為「濟陽級」巡防艦。隨後,美方於1998年同意我國買斷6艘租賃艦,我國也進一步向美國加購2艘。雖然該型艦於當時已服役20餘年,卻成功補上我國海軍反潛戰力的缺口。
老將的最後輝煌
不過,我國籌獲8艘濟陽級艦迄今又過了20、30年,現已服役49至52年不等,可說是勞苦功高,唯濟陽級巡防艦除了加裝「武進三型」作戰系統之外,並未進行其他現代化改裝工作,也未執行直升機庫擴充、改採用柴油推進系統等計畫。因此,我國於2015年5月汰除濟陽艦、海陽艦,2艘軍艦皆於國軍2020年實彈演訓期間被作為靶艦擊沉,長眠於台灣東部外海後,現僅存6艘現役。
嫡傳弟子:輕型巡防艦反潛型
考量我國現役艦艇與中共軍艦已存在代差,海軍委由中信造船執行「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的建造工作,首艘「防空型」原型艦已於今年11月17日開工,「反潛型」原型艦則尚未動工,但二者將依合約須於2026年10月以前完工交付。若2艘原型艦經測試後符合海軍作戰實需,軍方規劃將再籌艦10艘後續艦,成為新一代「二級艦」充實水面艦戰力。
「反潛型」輕型巡防艦除了將配備拖曳式聲納外,還搭載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反艦、防空飛彈,可能將裝載16枚「海劍二」防空飛彈、至多16枚「雄風」系列反艦飛彈,預料將具備區域防空及中、遠程反水面艦戰力,剛好補足濟陽級艦的不足之處。唯水下偵蒐實際戰力、是否搭載反潛火箭等則尚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