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請見
軍武圖輯》沉默殺手隊真帥!特戰6人組全副武裝行動 模擬CQB戰鬥
〔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作為陸軍部隊的「刃尖」,特種作戰指揮部(下稱特指部)官兵在戰況態勢未明時,其靈活的作戰優勢可為主戰部隊開創有利態勢;近年受美軍概念影響,集核心專長於一身的「特戰六人組」更頻繁參與大小演訓,成為其他陸軍部隊觀摩、仿效的模板。本次《軍武頻道》前進特戰大本營,全面解析特戰小組現行編裝,讓你了解他們如何在緊湊戰場中合作,掌握「制敵先機」。
六大專長一應俱全 特戰小組鬥智、鬥勇做先鋒
說到特戰部隊,若腦中浮現他們從運輸機上跳傘、直升機上突降、在山林和樹叢間穿梭的身影,那你沒有記錯!「精兵」就是特指部最大資產,旗下「六人小組」更是小部隊作戰的核心;作為特戰任務的基本單位,每位組員各自具備前管、通信、爆破、救護、狙擊以及前觀專長,如眼、耳、手、腳、大腦般合作無間,同時與主力部隊協同作戰,成為陸軍的「先鋒」。
首先,前管即主掌小組行動的「前進管制官」,除提供空中火力導引,也能適時提出火力要求,成為聯合作戰的「橋樑」,相當於特戰小組的「大腦」。至於小組的「眼」、「耳」,則分為前觀「前進觀測官」及通信士;前者主要透過無人機和多項觀測設備,是狙擊手觀測目標和地面部隊戰情來源;通信士則負責組內向上通聯回報戰果、確保戰時通訊無礙。
爆破手和狙擊手則是小組的「拳腳」。爆破手具多項關鍵專長,除擔任小組駕駛,同時也能製作簡易爆裂物(IED)、詭雷,藉此達成拖延敵軍行動,並破壞敵障礙物以利任務進行;狙擊手則是一個在遠方隱蔽處作戰的關鍵角色,針對關鍵人員、高價值目標予以打擊。最後則是全組「靈魂」的救護士,在任務期間提供各式戰傷救援,最大化保存組員性命與小組戰力。
配賦裝備方面,全組除均有T91步槍、T75K3手槍、MHR-112手持無線電和急救包,前管另配有雷射標定儀、RF-7850地空戰術無線電;前觀則操作無人機、測風儀及手持熱像儀;至於通信則背負37C跳頻無線電機。提供小組火力的狙擊手和爆破手,前者配備T108手栓式狙擊槍,後者則可依任務目標,彈性配賦T75班用機槍、霰彈槍作副武器;救護士則隨身攜帶全套專業急救包,在單兵自救後,能即時給予進一步的戰傷救護(TCCC)。
神出鬼沒、攻其不備 特戰六人組制敵於先
當陸軍主戰部隊不及或所未能及的環境,就是特戰部隊出馬之時。「特戰六人組」作為小部隊作戰核心,其任務型態不只多又雜,經常在空中、水裡、山林與城鎮間切換,執行敵後滲透、襲擊,甚至是解救人質等任務,而前述所提的六大專長,正是他們得以遂行任務的「基礎」。
舉例而言,在特指部去(2023)年底的「戰術任務訓練」中,進訓的特4營官兵就在中部地區以空突機降方式展開防衛;陸軍月前落幕的「長泰19號」旅對抗中,特戰官兵也以分遣隊形式,搭檔裝甲586、機步333旅進行敵後襲擾、偵察任務;空軍日前實施的「整體防空作戰計畫演練」裡,特戰部隊則更偕陸航直升機轉扮空優敵軍,模擬演練進犯花蓮基地的攻擊行動。
而國軍近年因應強化後備戰力而著眼的城鎮戰訓練,更是特戰官兵們的「管區」。以限制空間作戰(Close Quarter Battle, CQB)為例,在攻堅破門階段,爆破兵手持霰彈槍率隊突入、肅清空間,並在通過幽閉廊道時持續保持警戒;當遭遇室內敵人,則以火力全面壓制,在救護士對傷患進行急救時,組長會以無線電呼叫直升機支援,通力合作撤離目標區。
特戰小組專長取得大不同 編組人數視任務「伸縮」
為成就「人數少、戰力罩」的特戰小組,各組員也須在對應的兵監單位取得專長。像負責對空通聯的前管就由為空軍官校主理,通信士由通訓中心負責;至於爆破手、狙擊手和前觀則分別由工兵訓練中心、步訓部和砲訓部施訓,救護則會前往國防醫學院的衛勤中心受訓。
特指部特一營林士督長指出,新進人員在到部時,會優先考量其既有專長、個人志願安排送訓,每位組員至少會具備六大專長的其中一項;不過,不只救護士,每位組員也會具備基本的急救技能,避免任務期間無法及時獲救而失去生命。
事實上,「特戰六人組」只是基本運用單位,部隊通常還會以6至12人的「特戰分遣隊」、抑或規模更大的「特戰區隊」編制來執行任務,在小部隊作戰的前提下靈活調配,滿足軍種在戰場上的實際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