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為強化部隊不對稱戰力,國軍去(2024)年8月公布六款軍用商規無人機決標案,總價達新台幣68億8千7百萬餘元,而海軍未來籌購的陸用、艦載監偵無人機,將與銳鳶無人機形成高、低配。國防部最新書面報告揭露,前述的陸用監偵無人機已於今年初展開接收,另將規劃把「銳鳶二型」納入明(2025)年軍種預算,強化海上情監偵。
海軍最新預算解凍報告指出,去年8月決標採購的「陸用監偵無人機」一共有48套系統、96架載具,計畫分9批交軍;去年12月初首度交貨,但性能測試驗收未過,今(2025)年初二度交貨前驗收合格,順利完成首批解繳。此外,各批裝備自驗收合格次日起獲2年保固,接裝初期將委商實施接裝前訓練,明(2026)年起交由教準部技術學校培訓師資,協助各配賦無人機單位具單位自訓、專業簽證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因故暫緩採購的「銳鳶二型」無人機,預計明年起建案採購。海軍表示,其導控距離可達300公里以上,有效提升海上情監偵能量,而陸用監偵無人機能與之搭配,作為銳鳶無人機的備援方案。
「銳鳶二型」無人機採複合材料打造,搭載氣冷式轉子引擎,翼展12公尺,最大航程高達2000公里,另採用自動換頻通訊系統、多頻導航天線,強化的抗干擾性能提升戰場存活率,遂行海上情監偵;去年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中,該機就曾執行海上目獲,運用無線微波、高通量衛星和4/5G行動通訊等多重管道,將靶艦畫面即時回傳指揮所、作戰中心,發揮海搜雷達、光學鏡頭功效。
國防部去年公告的六款軍用商規無人機決標案中,海軍的陸用、艦載監偵型無人機分別由智飛科技、長榮航太得標;艦載監偵型機案將執行到今年底,陸用監偵型機則會執行到2028年10月底,為六案中期程最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