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日前審查今年度國防部預算案時,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民眾黨立委林憶君等人提案指出,陸軍編列班用機槍8025萬元,委託軍備局205廠產製,其中2023年、2024年分別應獲得400挺、60挺,但其中2023年度應籌獲部分,因產製進度落後延宕交裝,要求國防部解釋。
軍方官員表示,軍備局T75班用機槍一年產量是250挺,截至去(2024)年12月18日為止,已產製300挺,由於後備戰力提升案是近2年提出,軍備局205廠都是早上7點至晚上7點雙班制產製,會在2025年4月底前交軍,「就差這4個月」。
根據國防部預算書顯示,國軍自2022年至2026年編列4.2億餘元預算,採購2060挺「班用機槍」,盼能強化新成編後備部隊反登陸、反空機降、縱深地區與連續反擊任務。
此外,國防部共編列5.21億餘元執行「國軍後備部隊兵器類裝備整備」,採購榴彈發射器、手槍及榴彈機槍,並執行「國軍後備部隊火砲類裝備整備」,花費1.06億餘元採購中型迫擊砲,加計後備輕型消毒器、後備背負式消毒器、夜視鏡及雙目望遠鏡等,計須26億餘元,全數須於去年採購完畢。
不過,去年立法院預算中心發布2025年度國防部預算評估報告,指上述國防部後備部隊裝備籌獲案件,皆有進度延宕情形,「國軍後備部隊兵器類裝備整備」截至2024年6月為止,全數皆未交付軍種使用。
另外,國軍計畫籌獲9842具頭戴式夜視鏡,但截至去年6月底僅交付921具,尚有8360具待交付;班用機槍部分,國軍原定去年、今年獲得460挺,但尚有400挺待交付。
針對無法如期交付原因,國軍解釋,是因產能不足、關鍵組件供應商受烏俄戰爭影響致延宕、國外原廠因輸出許可及產能不足致延宕、產製進度落後等所致,相關案件於2024年10月至12月之間完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