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解放軍東部戰區近日對我國實施軍演,模擬打擊高雄永安接收站等6大目標,並釋出轟6K攜帶鷹擊-21飛彈等長程武器,以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四步對台攻擊。對於共軍遠火部隊等攜帶長程武器對我打擊,我國軍在進行反制性打擊時,則有海馬斯、萬劍彈等火箭丶飛彈可進行深入中國境內的源頭打擊。
由於共軍飛彈、遠火(長程火箭)部隊等發展愈加成熟,打擊距離越來越長,國軍為尋求源頭打擊能力,除積極自製研發彈道飛彈,也以外購方式對美軍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以跨域打擊至少130公里寬的台灣海峽。其搭載的普通型M30系列火箭彈,射程約70公里,最大可達94公里。同時,我國並附加採購84枚MGM-140陸軍戰術飛彈(ATACMS),其射程可達300公里,可扮演跨區增援、跨海反制任務要角,每輛發射車一次可搭載1枚。
機載飛彈部分,空軍可攜帶AGM-88B反輻射飛彈,射程達150公里以上,專門對付電磁訊號發射來源,包含雷達、通訊設備都會發出電磁波,只要有輻射源都能追蹤與打擊;國軍自研之萬劍彈,初始型號射程200公里以上,改良型則超過400公里,由於內含子母彈,可對機場、雷達或敵軍集結處打擊。
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在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基礎上研製出「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雄二E」地對地巡弋飛彈分為A型丶B型彈兩款,A彈射程500公里,B彈為1000公里;雄二E的A型於2004年完成試射,雄二E的B型則於2007年完成試射,兩彈現皆已量產部署。另有「雄二E增程型」(雄昇飛彈)飛彈,射程約1200公里,全案預計2026年完工。
而天弓防空飛彈系列也具有對地飛彈的潛力,中科院1996年時將部分現有的天弓二型飛彈改造成「天弓二B」型短程對地飛彈,美方智庫則稱為「天戟飛彈」,射程預估在500公里,並有50枚左右部屬在澎湖和東引地區,於2019年展開「天鶚」升級延壽計畫,改善該彈的精準度與破壞力。
同時,我國神秘的「雲峰」的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據揭露,雲峰飛彈曾完成中低空1200公里測試,其「雲峰二型」射程可能更達到2000公里。
另外,反艦飛彈也能作為對地打擊飛彈使用,因此射程約124公里的魚叉飛彈、250公里的雄二增程型、150至400公里的雄三反艦飛彈也能納入源頭打擊選項。
不過,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反艦飛彈較容易識別海上的船艦,但飛行至陸地,則會因反射目標太多而導致識別模糊,因此如魚叉飛彈的空射基本型號就無法打擊陸上目標,需要特地強化識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