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開箱台灣潛艦大學長 「海獅號」魚雷管金碧輝煌驚呆了!
台灣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海鯤號」將於本週四(28日)舉行「下水」儀式,代表已使用逾一甲子的茄比級「海獅號」(SS-791)及「海豹號」(SS-792)將可望退役。圖為海獅號潛望鏡。(軍聞社提供)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台灣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海鯤號」將於本週四(28日)舉行「下水」儀式,屆時潛艦國造的成果將會公開亮相,讓大眾一窺我國潛艦的「真面目」!而國造潛艦的投入,代表已使用逾一甲子的茄比級「海獅號」(SS-791)及「海豹號」(SS-792)將可望退役,記者曾於2019年基隆港營區開放時進入海獅艦內一窺究竟,為讀者開箱這艘帶有傳統二戰氣息的「大學長」。
由於2019年開放一般民眾參觀時禁止攝錄,因此憑藉著當時深度參觀記憶,以及《軍聞社》製作的國防線上節目影片,為讀者拼湊出艦內的樣貌。
當時初登甲板時,即能感受到這就是二戰潛艦紀錄影像上會看到的木條甲板,下方疑似就是有弧度的船殼,從甲板的表面即可看到一個長橢圓形的開口,這是裝填魚雷用的送入口,魚雷會以傾斜的角度吊掛滑入魚雷艙;再前面一點有一個很小的艙蓋口,這個直徑約70公分寬的天井就是乘員的出入口之一。
初登甲板時,即能感受到這就像是二戰潛艦紀錄影像上會看到的木條甲板。圖為潛艦帆罩段上方望向艦艏甲板。(圖片擷取自國防線上影片)
艦艏
沿著狹窄的垂直梯爬下,過程中可看到非常厚重的船殼剖面,接著一進到艙內就被眼前的畫面給驚呆了,這裡是「魚雷艙」,前面的六具魚雷發射管金光閃閃、露出金銅色的光澤,就像金碧輝煌的皇宮牆面一樣,完全超乎想像!而魚雷艙的兩旁有可以向上收折的吊床,除了官兵睡覺,這裡也是存放備用戰鬥魚雷的地方,這樣的設計跟二戰時期一樣,幾乎如出一轍。
「魚雷艙」前面的六具魚雷發射管金光閃閃、露出金銅色的光澤,就像金碧輝煌的皇宮牆面一樣,完全超乎想像!(軍聞社提供)
離開前部魚雷艙,緊接著來到雙層吊床的臥鋪寢室,據悉這裡是「軍官寢」,右側是吊床,而左側則是「會議室」及「艦長室」;而拐個小彎再隔一個艙門就是艦上的「指揮控制中心」,中間有一個方形的綠色大台桌,潛艦的航向及作戰計畫就是在這邊制定,而台桌上方的艙頂上掛有許多通信麥克風,用以對內及對外接收或下達命令,整個作戰艙的四周被各式儀表、開關還有轉輪與手柄等圍繞,桌邊能走的空間也很有限,作戰艙的上方即是「指揮塔」,潛艦的招牌潛望鏡也是在那個地方,可惜當時未開放民眾上去參觀。
「指揮控制中心」,中間有一個方形的綠色大台桌,而台桌上方的艙頂上掛有許多通信麥克風,用以對內及對外接收或下達命令,整個作戰艙的四周被各式儀表、開關還有轉輪與手柄等圍繞,桌邊能走的空間也很有限。(軍聞社提供)
艦身
從控制中心往後走,接著會進入艦身中段的「廚房」及「餐廳」,因為艦上的空間有限,因此廚房的空間也非常狹小,右手邊是一個「ㄇ」字形大概只能容納兩個人的空間,加熱煎臺也非常小,甚至比早餐店的還小;在開放式廚房的左手邊是艦上的槍械庫,再一旁則是水槽,可供官兵及用餐人員使用。
整個開放空間再往前走,是艦上的「餐廳」及一間狹小但大、小號分離的「廁所」,這塊餐廳空間應該算是艦內最寬敞的地方了!不過即便如此,用餐時間仍然無法同時讓所有人一起用餐,還是需要採輪流上餐廳制,十分的克難。離開餐廳往前走,通過一個艙門後會來到「士官、兵寢室」,這裡的吊床印象中可以睡三個人,生活空間較前段的軍官寢擁擠,而寢室及餐廳甲板的下方約莫也是潛艦存放燃油的地方。
「士官、兵寢室」的吊床印象中可以睡三個人,且生活空間較前段的軍官寢擁擠,圖中可見官兵進出也非常的「考驗技術」。(軍聞社提供)
艦尾
從士、兵寢再往下個小艙門走是艦上的「動力艙」,這裡安裝有三具巨大的藍色柴油發電機,安裝在中間甲板的兩側,印象中腳踏的甲板呈現像柵欄般是有縫隙的,透過縫隙可以看到發電機一部分位於位於甲板上方,一部分則位於甲板下方,感覺發電機快要塞滿整個圓桶狀的艦內空間,非常之巨大;同時下方一旁還有膠囊型的空壓機大汽缸,利用進、排水量的多寡,控制潛艇的下潛深度;在動力艙的甲板上甚至還設有長凳可供組員休息。
「動力艙」這裡安裝有三具巨大的藍色柴油發電機,安裝在中間甲板的兩側,感覺發電機快要塞滿整個圓桶狀的艦內空間,非常之巨大,而甲板上甚至還設有長凳可供組員休息。(軍聞社提供)
隔一個艙門,接著來到「電力控制中心」,這裡有著全艦所有電力系統的開關,空間上除了中間有個方形臺桌外,四周幾乎被配電盤櫃及指針儀表所圍繞,唯一別的是,一進艙內的左手邊有個六根銀色金屬手柄的控制台,這是潛艦的電門,也就是類似於動力油門,區分為進一、進二、進三、進四、倒退一、倒退二,這裡的組員會依據前段作戰中心給的命令,調整電力強度,以改變潛艦的航行速度,真的是完全沒想到潛艦的油門是在這裡控制的;而位於電力艙下方的是動力馬達,馬達會將發動機的電能依設定大小來驅動兩具推進葉,為潛艦提供航行的動力。
「電力控制中心」有著全艦所有電力系統的開關,空間上四周幾乎被配電盤櫃及指針儀表所圍繞,唯一別的是,一進艙內的左手邊有個六根銀色金屬手柄的控制台,這是潛艦的電門,也就是類似於動力油門。(圖片擷取自國防線上影片)
離開電力艙後,來到艦尾最後部的魚雷艙,沒錯由於是二戰時期設計的潛艦,因此後部也有配置四管如艦艏的魚雷發射管,不過艦尾的魚雷艙相比艦艏的感覺有寬敞不少,同時頂部也有一個圓形艙門口,供艦內人員出入使用。另外,艦底電池艙的部分,由於不開放民眾參觀,但據《軍聞社》曾經釋出的影像來看,這個艙間非常的矮,只能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移動,而每個電池上方都鋪有一小塊木板,官兵的手腳得在這些平面上爬行,才能在不平整的電池上移動。
甲板下的「電池艙」內只能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移動,而每個電池上方都鋪有一小塊木板,官兵的手腳得在這些平面上爬行,才能在不平整的電池上移動。(軍聞社提供)
整體來說,艦內的的顏色與海軍其他船隻相同,都以白色為基底,不過由於空間有限,所有的管線、開關或是儀表等都暴露在室內各處,就連艦長室、寢室床鋪旁或是廁所,到處都看的到,因此在艦內移動時要非常注意身旁及頭頂的環境,另外艙門及走道寬度也是比邊水面艦艇小很多,例如穿越每個隔艙門都要低頭彎腰在出腳跨過去,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會撞到絆倒,在如此狹窄的空間長時間作業,真的是非常辛苦。
而潛艦的帆罩上部不是隨意就能上去的,而在這裡上下也是靠一層一層的垂直梯,每層都有轉一個角度,以免一次下滑兩三層樓太快。圖為從帆罩頂的出入口望向艙內。(圖片擷取自國防線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