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5日報導,德國空軍「蒼鷺TP」(German Heron TP,GHTP)無人機系統近日取得荷蘭民航局特許許可,首度於荷蘭領空完成跨國飛行任務。此次飛行自德國亞格爾機場(Jagel Airport,位於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邦)啟程,為德國武裝部隊運用中高空長航時(Medium Altitude Long Endurance, MALE)無人機之重要里程碑,標誌該系統正式整合至北約歐洲作戰體系。
GHTP由空中巴士(Airbus)與以色列航太工業(IAI)合作營運,衍生自以色列國防軍現役蒼鷺TP無人機,屬德國在阿富汗與非洲馬利長期部署之「蒼鷺1型」(Heron 1)的進化版。其技術規格包括:
德國蒼鷺TP無人機(GHTP)具備卓越的性能,使其成為執行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的理想平台。其飛行高度可達1萬3700公尺,超越一般民航機航線,確保任務執行的隱蔽性。憑藉1200匹馬力的PT6渦輪螺旋槳引擎,GHTP擁有長達30小時以上的滯空時間,極速可達220節(約407公里/小時),兼顧長程部署與快速反應能力。
模組化設計的酬載艙可承載高達2.7公噸的各式裝備,包括光電/紅外線感測器、監視雷達,以及具備訊號情報(SIGINT)與電子反制(EW)能力的電子戰裝置,能因應多元任務需求。此外,GHTP符合北約STANAG 4671無人航空器標準,配備衛星通訊(SATCOM)與自動起降系統(ATOL),確保其能與盟軍無縫整合,執行跨國聯合作戰。
此案顯示德國正採取雙軌策略強化無人戰力:一方面透過GHTP快速形成即戰力,另方面主導「歐洲無人機」(Eurodrone)跨國計畫。後者由法、義、西共同參與,2016年啟動後因技術分歧延宕,德國堅持雙發動機設計導致成本攀升,原定2025年交付時程恐難達成。相較之下,GHTP的荷蘭首飛驗證了北約盟邦間空域監管協調機制,為歐洲軍事聯合偵蒐網絡建立操作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