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請見
神秘「長形海域」揭曉:竟是快奇無人艇+圓球雷達科研船電子試驗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中科院22日於蘇澳外海測試「快奇」無人艇,同時也派出裝設碩大圓球偵測裝置的「海鵠1號」一同出海,引發外界好奇。知情人士今(24)日透露,會安排「海鵠1號」出海的原因,是因為這艘船可營造海上複雜電磁環境與各類干擾源,藉此驗證「快奇」無人艇的抗干擾能力。
中科院日前公告在蘇澳外海執行一項測試,其管制範圍自宜蘭海岸向外海延伸成一個長條型的管制區,與一般的飛彈、火砲試射海域劃設範圍不同。這項神秘測試在22日正式曝光,民眾發現,中科院正在驗證當中的「快奇」攻擊型無人艇,在「海鵠1號」海上測試船的陪同下出海。
由於「海鵠1號」海上測試船安裝一組顯眼的圓球狀偵測裝置,引發民眾高度好奇,並推測這項驗證應與電子裝置有關。不過,相關單位皆低調未多作評述。
知情人士今日揭密,事實上,中科院派出「海鵠一號」協同「快奇」無人艇協同測試,是為了刻意營造海上複雜電磁環境及各類干擾源,藉此測試「快奇」無人艇抗干擾能力。
若「快奇」過這關 證明具備遠距搖導控、自主航行能力
他表示,若「快奇」無人艇通過此次海上複雜電磁環境測試,穩定訊號傳輸,即證明擁有優異的抗干擾能力,未來除能夠遠距離遙導控外,更能具備自主航行性能。
至於中科院劃設測試海域的考量為何?該人士推測,此舉可能是避免周邊船舶受到電磁波干擾,影響航行與通訊,同時確保在長形管制海域內,相關涉及遠距離訊號傳輸的測試工作,以及保障訊號穩定與數據準確。